今年成為中國PE行業飛躍式發展的標志性年份。經過了金融危機的蟄伏和危機后的恢復,更多股權投資基金在2010年上演著“瘋狂”。造富神話還在繼續,社會各界資金輪番入場。而這后面,有多少弊端正在浮出水面?
狂熱
資金募集創歷史新高
“盡管在2008年末因受金融危機重創而整體回調,但進入2010年,中國創投(VC)市場上基金募集不僅熱情空前高漲,甚至近乎狂熱。”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日前發布報告稱。
這可能正應了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的一句話。他在投資中國網的專欄曾說:“我一向認為中國的市場可能是歷史上最難能可貴的市場。這里不僅僅是創業者的天堂,也是投資者的天堂。因為有太多的機會,而且國內的證券市場,包括國外的證券市場,都非常看好中國公司。”
據清科的統計,2010年前11個月,中外VC機構共新募集148支基金,募資總量達到100.98億美元,較2009年全年漲幅分別高達57.4%和72.4%;而與2008年的歷史高點比較,漲幅也分別為27.6%和38.1%。與此同時,前11個月中國創投市場上共發生投資案例707筆,其中披露金額的582起涉及投資總額44.45億美元,遠超2009年全年477筆共計27.01億美元的投資總量。
私募股權投資(PE)市場也表現得同樣“狂熱”。清科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共有74支可投資于中國大陸地區的PE基金完成募集,基金數量打破過往4年最高紀錄,募資總額達264.09億美元,為去年全年水平的2.04倍。投資活躍度增長也同樣明顯,共有307家企業獲得私募股權投資機構注資,披露投資金額達93.17億美元,投資案例個數亦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人民幣基金無論在數量還是融資規模上,繼續超越美元基金。而其中最明顯的趨勢則是外資機構在國內設立人民幣基金的步伐開始加快。”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在其25日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
今年,黑石集團宣布旗下50億元人民幣基金———中華發展投資基金募集完成、IDG資本完成35億元人民幣基金募集、凱雷集團宣布完成旗下人民幣基金首輪募集,TPG分別在上海和重慶設立兩支人民幣基金,募資規模均為50億元。
神話
IPO成就多少“一夜暴富”?
“年年都有很多新基金,年年都涌現出眾多新面孔。”深圳松禾資本投資副總經理徐立新說,資金的本性是逐利,那么多的造富神話在流傳著,必然吸引著社會各界的資金流入PE市場。
溫州發改委副研究員姜洪新表示,近年來國家對房地產鐵腕調控的風暴,使得一部分資金從樓市中撤出,造富效應“滾燙”且備受國家政策鼓勵的PE投資成為這部分資金新的出路。
當然,更重要的是,“隨著投資者對經濟前景信心的恢復,以及境內市場,尤其是創業板市場所帶來的令投資者難以抗拒的高投資回報率,使得創投和私募股權投資持續升溫。”清科的報告稱。2010年前11個月,VC、PE支持的中國企業上市數量和融資額明顯增加,共有191家具有VC和PE支持的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上市,合計融資331.25億美元,上市數量比2009年全年增加了114家,融資額增加了1.12倍。
IPO的一片繁榮景象也意味著這些VC或PE機構賺得盆滿缽滿。
據清科統計,以深圳創新投為首,1至11月共有23家企業IPO,遍布國內的中小板、創業板、上海主板,以及境外的紐交所、納斯達克、港交所等各大交易所;其次,達晨創投共有9家企業在深圳中小板及創業板IPO;此外,同創偉業、永宣、創東方、中科招商等也均有5家以上企業上市。
據媒體報道,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數據中心的數據顯示,有14家創業板公司在今年11月公告了股東減持事宜,合計套現6.64億元。而這些減持的股東中,創投機構占了絕大多數———14家公司中有9家都是創投股東減持的,其中探路者[34.66 0.90%]的發起股東之一的上海力鼎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減持了400萬股,套現1.24億元。
而在成功減持后,這些創投企業獲得的回報也是驚人的。記者計算得知,萊美藥業[37.60 0.00%]的股東重慶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初始投資額僅為1000萬元,在10月28日以每股28.5元的均價減持217萬股之后,手中仍持有1270萬股(持股比例為13.88%),按萊美藥業12月24日收盤價37.60元計算,若其全部套現,仍將到手47752萬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