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上半年,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關注2B類項目,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B類項目獲得的融資占上半年創投領域總融資額的近半。
日前,君盛投資就2B領域的一些熱點話題接受了投中網記者采訪。
大環境向好 2B領域潛力巨大
上半年2C領域風頭依然強勁,但進入門檻越來越高,機會逐漸減少,而在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下,2B領域不斷升溫,君盛TMT組投資經理對投中網記者表示:“雖然目前大部分創業企業的發展還處于相對比較早期的階段,但投資就是投未來,敏銳的投資機構率先而動,這個領域的投資是相對熱的。”
除了從投資的角度看到企業級應用的機會之外,君盛投資負責人認為,從行業來看也大有機會。他說:“比如國家層面要求去IOE是大趨勢。在技術層面云計算、大數據等興起,這些浪潮都帶來新的市場需求,而有新技術的創業公司在這些新的領域內往往領先于很多傳統公司。”
突破行業難點 創造核心優勢
2B類創業有著巨大的行業機會,但無論是在定位還是在具體運營上都有著其特定的難點和痛點,第一個難點就是很多2B創業企業難以把握客戶群體的需求。
對于這個難點,君盛投資負責人表示:“創業企業首先還是需要從單點突破,專注于打磨自己的產品,讓自己最早期的產品服務好第一批客戶,在產品成熟之后再進行拓展,而不是盲目拓展產品線。從銷售導向出發,強調服務客,尤其是大客戶,合作關系一旦形成則比較穩定,這也就構成了相當高的銷售壁壘。”
其次,2B類創業項目的另外一個難點是錯誤的銷售渠道和策略。
因為很多中國的2B類創業項目是對標的美國模式,有的一開始就將客戶鎖定在中小企業,但是中美的中小企業差異特別大,美國中小企業付費意愿良好,但是在中國同類企業并沒有為軟件付費的習慣。
除此之外,君盛投資經理認為,2B類項目目前最大的難點是在持續保持技術領先的同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把技術打包成可落地的產品解決方案。
“我國IT軟件行業中打價格戰、同質化嚴重等問題比較突出,競爭往往很激烈,同時技術快速迭代很容易降低創業企業的技術壁壘,要持續保持技術領先很難。” 君盛投資經理表示,“因此,特別對于一個以技術為導向的公司來說,一方面要不斷加強技術,持續提高技術壁壘;另一方面隨著公司的壯大,也要注重提高公司管理效率、有效率地做大規模。在這樣的基礎上,著重思考如何把技術轉化為銷售能力,讓客戶認可自己的產品價值。
另外,與2C項目相比,2B類項目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周期長。
君盛投資負責人表示:“企業級應用的創業企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并不可能出現2C市場一樣借助資本進行快速的大規模復制,也難以短時間內“野蠻生長”。有時資本過多地投入,反而是揠苗助長。另一方面,作為機構投資人也要明白,一旦你投資的團隊是這個市場最優秀的團隊,你必須要深刻理解企業級應用型公司發展的漫長過程和煎熬路徑,理解創業團隊的努力與艱辛,給予他們成長的耐心。君盛作為一家老牌的投資機構,一貫注重投后增值服務,比如協助導入資源和大客戶,這樣大家才能做到雙贏。”
關注四大領域 君盛積極布局
目前投資機構關注的2B項目主要集中在四大領域——垂直類SaaS、數據分析、網絡安全、人工智能等。
“我們在找尋細分領域的一些機會,例如網絡安全、IT運維等方面的項目,以及關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對于傳統市場的顛覆。” 君盛投資負責人告訴投中網記者,“我們君盛比較傾向于投資在美國市場已被驗證的商業模式,如CRM、HR等等。還有一些企業服務,在美國可能找不到對標公司,但在市場上確實已經得到一定的驗證,這些服務也獲得了投資圈的關注。”
目前君盛在網絡安全領域投資了長亭科技;在IT運維領域投資了優維科技,此外還有一站式技術服務平臺極牛科技等。
他山之石 中美2B創業趨勢對比
對于當前中美2B創業的趨勢,君盛投資負責人認為二者有一些共同點,比如:“從發展路徑來說,企業級應用的創業公司基本都是“慢公司”,美國這一領域的上市公司通常需要五輪以上的融資,平均上市周期也長達八年以上。中國的同類公司目前的收入都還處于比較小的規模,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發展趨勢上看,企業級應用領域中大的平臺型公司最終會集中由少數幾家公司占領,但各個細分領域還是會不斷出現新機會,以滿足各種個性化的需求。此外,新技術的出現將不斷顛覆原有的競爭格局,進一步促成市場發展變革。
在兩者的不同點上,君盛投資負責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國外客戶對于SaaS模式接受度較高,而國內的大企業不愿意將數據部署在公有云端上,更傾向于私有化部署;這需要定制化的開發,人力投入大。這就對創業企業如何在產品標準化與產品定制化之間取得平衡、實現低成本部署提出了挑戰。
第二,國外企業IT人員素質能力相對較高,所以更偏向于接受單點功能的IT產品;而國內企業往往希望提供一攬子的服務,更傾向于獲得一整套的解決方案。這樣,國內的創業企業就不僅要專注單點產品,也要注重提煉與滿足客戶的普遍需求。
第三,盈利模式方面,國外客戶的付費意愿相對更強,而國內有能力付費的客戶,主要集中在金融、電力、政府等傳統企業,并且以國企為主,銷售模式上與國外有很大的不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