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晚,有消息人士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透露,目前谷歌中國員工已經不允許訪問任何代碼,而且可以帶薪休假。記者試圖求證此消息,兩次撥打谷歌中國公關總監王錦紅手機,但無人接聽。聯系此前認識的兩位谷歌中國員工,被告知已于兩三個月前離職。
12日下午3點(美國當地時間),在谷歌官方博客上,其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顧問David Drummond在題為《A new approach to China》的文章中寫道,“公司已決定不愿再審查我們在Google.cn上的搜索結果……我們承認,這很可能意味著公司將不得不關閉Google.cn,以及我們在中國的辦公室。”
13日一早,面對洶涌而至的記者,王錦紅表示尚未獲悉上述總部聲明。
假如
假如谷歌退出中國,單從用戶角度而言,首先大量gmail用戶或將不能使用。同時,大量使用gmail郵箱來注冊的其他服務,也將不能使用。其次,谷歌許多免費服務,如:Google reader(google提供的在線rss閱讀工具),Google earth(谷歌地球),Google App Engine(google開放程序引擎)等將不能使用。
此外,android(基于Linux內核的軟件平臺和操作系統,早期由Google開發,后由開放手機聯盟開發)手機的大量應用或將受到影響,而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也是該聯盟的一部分。
此前,中國移動已經發布了數款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而且正計劃與各手機生產商開展更多合作。該合作是中國移動對競爭對手中國聯通與蘋果公司合作在中國推出iPhone所作出的回應。
三星證券(Samsung Securities)分析師Paul Wuh表示,中國移動將失去一個共同開發手機產品的本地合作伙伴,并可能會限制Android手機與谷歌其他服務的整合。比如,目前谷歌中國網站是中國移動手機用戶的默認搜索頁面。
新浪目前正同谷歌合作,在新浪主頁上安裝谷歌搜索條。如果谷歌退出中國市場,新浪將不得不尋找新的合作伙伴。
作為Google中國曾經投資或入股的幾家中國企業來說,他們對谷歌退出中國沒有任何準備。
天涯社區在2007年引入了Google中國的投資。天涯CEO邢明13日早間獲悉Google總部聲明后,連稱“太震驚了”。但他表示,“即便退出也不會對天涯的運營產生影響。”
另一家社區軟件公司康盛創想也曾接受Google中國投資,談及退出影響時,康盛CEO戴志康表示吃驚,稱最近正在和谷歌中國商談合作事宜。受益
國外分析機構認為,谷歌撤出中國市場將對中國互聯網經濟帶來沖擊,但不乏受益者。如果谷歌撤出,百度將立即受益,因為其主要競爭對手消失了。
分析師認為,谷歌的撤離對網易、搜狐和騰訊這些中國互聯網門戶而言或許是好消息。這些公司都有搜索引擎服務,雖然所占份額很小。
里昂證券分析師Elinor Leung稱,“如果來自谷歌的競爭減弱,各家公司都會受益。較小的搜索引擎運營商都會看到爭奪市場份額的機會。如果谷歌完全退出中國市場,那么騰訊、網易和搜狐將爭奪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第二把交椅。”
里昂證券的Leung稱,百度不大可能成為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唯一玩家。盡管全球大多數市場會有一個占統治地位的搜索引擎,但同時還需要至少一個其它的搜索引擎,通常擁有10%-30%的市場占有率。
對谷歌可能的離席,百度和網易拒絕置評。騰訊和搜狐也尚未就此置評。
多位分析人士,此舉將加劇搜索領域壟斷的趨勢,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有著負面影響。
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 估計,截至第三季度末,谷歌占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收入31.3%市場份額,競爭對手百度占63.9%。其余4.8%的市場被上述3家門戶網站以及雅虎中國瓜分。
“這將導致搜索產品持續改進的可能性降低。”易觀國際總裁于揚稱,整個中國搜索市場的滲透率有可能停止大幅增長,對于行業中的企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負面影響。
互聯網實驗室董事長方興東稱,百度的很多商業模式借鑒了對手,“沒有了競爭以后,對百度的長遠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離席
David Drummond也說,“為Google.cn今日成功而付出了無比巨大努力的中國團隊對此毫不知情,也未曾參與。”他寫道,“做出重新評估我們在華業務的決定是異常艱難的,而且我們知道,這可能帶來非常深遠的影響。我們希望說明的一點是,該決定是由公司在美國的管理團隊做出的。我們決心以負責任的方式來解決任何可能隨之產生的難題。”
“其實開復這4年里,美國方面已經幾次要退出了,李開復多次努力保下了。”消息人士稱。
谷歌在12日當天的盤后交易中股價挫跌1.3%,報583.05美元,周二收盤報590.48美元。
受谷歌該消息影響,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在盤后股價大漲。周二晚間盤后交易,百度股價上漲7%至413.52美元。
數據顯示,谷歌8-10%的營收來自中國市場,總額估計可達2億美元。
“Google在中國已經運營了4年多,這些投入是白費了,同時,Google在中國數量眾多的員工可能也不得不離開。”資深互聯網分析師洪波稱。
易觀國際總裁于揚則認為,Google在中國市場的投入肯定沒有收回來。“但戰略損失遠遠要大于商業損失。”
唐駿稱,“這將是他們做出的歷史上最蠢的決定。”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網站立場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