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關鍵詞:張朝陽、Imac、Windows98、新浪網
12年前,姜豐年在《門戶大戰》一文里介紹了在美國出現的兩個新概念:網絡門戶和門戶大戰。一夜之間,國內的ICP(網絡內容服務提供商)、ISP(網絡服務提供商)一擁而上,也紛紛向門戶網站挺進。搜狐網創始人張朝陽在這一年的9月15日推出了Sohoo2.0版,明確宣布要做中國第一網站,網易也全面改版,朝著中文網絡門戶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這一年,喬布斯的Imac問世,蘋果扭虧為盈,微軟的Windows 98悄然發布。新的互聯網時代來臨了。
1999年關鍵詞:電子商務、國產手機
1999年初,《數字化生存》作者尼葛洛龐帝來到中國,指出了席卷全球的電子商務浪潮。
這年春天,在北京外經貿部做網站的馬云突然從苦悶中蘇醒過來,建立了阿里巴巴電子商務網站。第二年的7月,阿里巴巴一躍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B2B電子商務網站。
1999年電信領域的另一個關鍵詞是“國產手機”。中國科健、海爾、TCL等30余家廠商宣布已經或即將推出國產自主品牌的手機。
2000年關鍵詞:互聯網泡沫、并購
產生于千禧之年的互聯網泡沫,宣告了對喧囂無理性的90年代互聯網的終結。
在資本的冷遇中,并購似乎成為抵御寒潮最常規的手段:搜狐并購ChinaRen、聯想并購贏時通、Tom并購163郵局、攜程網收購國內最大的訂房中心現代運通公司、盈動并購香港電訊……
2001年關鍵詞:網絡收費、軟件企業上市、騰訊QQ
2001年年初,中國移動全球通號碼的每一位手機用戶都接收到了這樣一條短信通知:從2月21日起,信息點播費為通信費+信息費,其中通信費為0.1元/條。在這場收費的較量中,騰訊成了這一年最大的贏家,QQ、賣企鵝玩具、移動QQ收費、插廣告,騰訊在這一年賺得盆滿缽溢。
數據表明,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從1995年到2001年的6年間,規模最大的前20%企業中只有1/3生存下來,活下來的企業中,只有1/5仍然居于前20%之列。
在互聯網股票持續低迷的情況下,軟件企業卻成為一個特例,國內兩大企業軟件公司紛紛選擇在這一年上市。軟件企業之間的競爭開始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2002年關鍵詞:門戶網站多元化、B2C、易趣、電信分拆
經歷了自2000年以來的嚴冬,國內互聯網行業開始在2002年實現了輕微的回暖。搜狐、新浪、網易在這一年相繼宣布贏利。
專門的電子商務網站也獲得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在電信業江湖,分拆、上市、并購的戲劇繼續在上演。5月16日,原中國電信第二次進行分拆。總的來說,互聯網氣候在這一年始回暖。
2003年關鍵詞:網絡財富、融資并購、第二波上市浪潮、開放二級域名
就是在這一年,阿里巴巴每日新增供求信息量比2002年同期增長3-5倍。尤其是在非典時期三個月內,達成交易的企業占總數42%,業績逆勢上升的企業達52%。
網絡游戲、搜索引擎的財富價值也被演繹得淋漓盡致,融資并購消息接連傳出。12月10日,攜程網登陸美國納市;12月17日,慧聰國際在香港創業板正式上市交易;在隨后的幾年里,百度、騰訊、盛大、TOM也將紛紛登上大洋彼岸的股市。
3月17日,信息產業部宣布CN二級域名正式開放,用戶可以在頂級域名CN下直接注冊域名,這是中國自有域名體系以來第一次重大變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