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深圳、上海、武漢等地在內的多個國家級高新園區積極爭取進入新三板試點,并紛紛制定了相關優惠政策。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給力”補貼基本能覆蓋企業掛牌的全成本,從而使相關企業幾乎可以零成本登陸新三板。這也將成為新三板吸引暫時達不到主板門檻企業的原因所在。
某券商新三板業務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各地多家有意競爭試點資格的高新園區大多公布了補貼計劃。據其了解,大連高新區對在新三板成功掛牌的企業一次性獎勵150萬元;深圳高新區則對成功掛牌企業采取分階段給予補貼資金的做法,累計最高可達180萬元。
據光大證券投行人士介紹,在中關村新三板公司掛牌過程中,券商收費一般在5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此外,作為主辦券商每年還要收取一定年費。對于掛牌企業來說,向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支付的費用普遍在150萬元以內。目前,這些費用基本都能用園區及各級政府部門補貼來支付,企業不用額外支付太多費用。
“目前我們的項目儲備達幾十家,覆蓋十余家高新園區。”近年來頻繁穿梭于各大高新區的西部證券新三板業務總經理程曉明表示。隨著新三板藍圖的逐漸清晰,企業希望在新三板掛牌的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有些企業還設定了掛牌時間表。
“隨著新三板擴容臨近,我們律師事務所服務的新三板項目數目明顯增加。”北京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劉光超表示,有一些企業覺得擴容后審批可能會更嚴格、時間會延長,所以要趕在擴容前登陸新三板市場。
對于企業爭上新三板感受較深的大信會計師事務所,先后為久其軟件、意誠信通等一批企業提供了服務。據其合伙人胡小黑介紹,去年開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除了繼續開發中關村園區的企業之外,還有針對性地在濟南、武漢、蘇州等高新區投入力量,選擇合適的企業進行培訓,為股改及今后的新三板掛牌做準備。
盡管新三板能拉近資本市場和中小企業的距離,但劉光超也強調,新三板建設時間不長,是一個需要逐步完善的場外市場,有的功能和作用需要通過逐步調整和改革才能發揮出來,這些都需要企業正確認識它、運用它。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