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新農村建設藍圖和方略是什么?
十條標準量化藍圖多管齊下全面推進
28日,重慶市宣布正式啟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那么,重慶市新農村建設的藍圖是什么?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光國在市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將重慶市新農村建設的藍圖量化為10條標準。
產業發展;每個村有1至2個支撐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戶參合率達到50%以上。
生產條件;人均擁有0.5畝以上能排能灌的基本農田,農業耕種機械化水平每年提高2%以上。
農民收入;都市經濟發達圈、渝西經濟走廊、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的農民年人均純收入水平分別達到6000元、5000元、4000元,80%以上農戶有較為穩定的增收來源。
人居環境;村落布局合理,戶戶通電、通自來水、通電視;相對集中的居民點有一個可供晾曬東西和休閑的院壩及垃圾處理點;農戶有單獨衛生的廚房和廁所;農民住房磚混結構達到85%以上;房前屋后無淤泥、無垃圾、無糞便、無污水;美化綠化村落環境。
農民素質;實現高質量“普九”,未繼續升學的中學生培訓率達80%以上。
農村道路;通村公路油化或硬化,主要生產、生活道路硬化含石板路。
社會事業;按學校布局規劃建好村小學,有村“兩委”辦公室、村衛生室、村文化活動室和“五保家園”,計劃生育率在95%以上。
農村社保;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85%以上;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應保盡保;“五保戶”集中供養率在90%以上。
文明風尚;有村規民約,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重大安全事故、無群體性事件,村民對治安狀況滿意率在95%以上。
民主政治;村“兩委”班子和諧;村級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民主決 策;設有公開欄,實行黨務、村務、政務、財務“四公開”;村民對村“兩委”班子的滿意率達到85%以上。
陳光國說,這10條標準是按照中央“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20字總體要求,再結合重慶市實際情況,對新農村建設內容進行細化和量化后的結果。這樣有利于將新農村建設落實到一個可操作的層面上。首批啟動的10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將在3年內實現上述目標。
本刊訊;重慶市將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日前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光國在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此作了全面通報。
基本思路。堅持實行“多予少取”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基本方針,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用新農村建設統領“三農”工作全局,以啟動實施“千百工程”和深入推進“三百工程”為載體,集合各方力量,既快又好地推進新農村建設。
五項原則。一是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二是堅持基本經營制度,不斷創新農村發展體制;三是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四是堅持科學規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五是堅持調動各方積極性,使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民的共同行動。
五大任務。一是建設現代農業;二是提高農民收入;三是改善人居環境;四是培育新型農民;五是擴大基層民主。
五新目標。一是產業發展要形成新格局;二是農民生活要實現新提高;三是鄉風民俗要倡導新風尚;四是鄉村面貌要呈現新變化;五是鄉村治理要健全新機制。
建設內容。主要內容可概括為“三建”、“四改”、“五提高”。“三建”就是建優勢產業、建基本農田、建公共設施;“四改”就是改建鄉村道路、改善人畜飲水、改造農民房舍、改善人居環境;“五提高”就是提高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素質、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鄉風文明程度。
如何起步。在全市10143個村中選擇1000個村重點推進,并在其中選擇100個村進行典型示范,實施“千百工程”。以該工程為突破口和切入點,確保全市新農村建設走好第一步,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探索一套適合我市市情特點的新農村建設推進措施和辦法,帶動全市新農村建設有序、有效地深入全面推進。
保障措施。一是加強領導,完善機制,從上到下形成嚴密的工作體系,建立責任明確的工作推進機制;二是科學規劃,3年內完成所有行政村規劃編制任務;三是加大投入,建立有利于農業農村發展的財政投入機制和新農村建設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其中,市里今年將安排46億多元用于新農村建設;四是整合力量,在全市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五是強化宣傳,動員全社會共同關心、廣泛參與、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六是嚴格考核,建立激勵機制。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