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五大優勢迎來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后,廣東省進一步擴大合作區域——
江門擬設臺灣農民創業園區
剛剛結束的兩岸經貿論壇宣布了15項政策措施,包括在廣東省佛山市和湛江市設立兩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佛山、湛江為何能躋身試驗區之列?臺灣農業企業為何對廣東情有獨鐘?試驗區將為粵臺農業合作帶來什么新機遇?
本報訊(記者/陳清浩 通訊員/成淦榮)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昨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近期,廣東省采取制定更多的優惠政策措施,建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標準,開展招商引資,擴大合作區域等措施進一步擴大粵臺兩地的合作空間。
為何選擇廣東
近水樓臺 五大優勢
廣東本就是臺灣農業企業最主要的投資地區之一。
據省農業廳的消息,目前,農業及相關產業已成為粵臺兩地經濟關系中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之一。到2005年4月底止,廣東省臺資農業企業數共1000多個,實際利用臺資超過10億美元。
專家表示,此種迅猛勢頭,有五方面優勢支撐。
地域優勢 粵臺相鄰,氣候相似,很多農作物具有相互適應性,特別是南亞熱帶水果、花卉、蔬菜品種,在湛江、佛山、江門等地早有引進種植。
投資環境優勢 廣東地處沿海地區,是改革開放先行者,投資環境良好,加上與臺灣人文風俗相似,早有臺灣農業企業在廣東投資。
市場優勢 廣東既是農業生產大省,又是農產品消費大省,全省戶籍人口多,流動人口多,供港澳特區鮮活農產品需求大。
合作基礎優勢 廣東是臺商在大陸投資農業相對集中的省份,合作基礎深厚。
經濟互補優勢 臺灣農業資源日益貧乏、耕地減少、勞動力價格高、農業人口年齡偏高、農產品市場小等問題,但在科技、管理、品牌、市場開發上具有強大的優勢;而廣東在種源、成本條件、農產品市場等方面有明顯優勢,但缺少資金和先進的管理經驗。
臺資農企帶來什么
學學他們如何做生意
省農業廳的有關負責人表示,臺灣農業企業對廣東省農業品牌戰略的實施起了很大的帶動作用。臺資農業企業主動實施農產品品牌經營戰略,強調質量意識和競爭意識,促進了廣東農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在經營制度上,他們普遍采用規模化經營,建立了現代化的農業企業管理制度。與此同時,他們還帶動了廣東省農業科技的創新,為廣東農業注入了一系列的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和新觀念,啟發了農民將農業生產與科學技術相結合、與市場接軌。
另一方面,臺資農業還將輻射帶動周邊的農民致富,將為廣東農村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也為農民的增收開辟了新路子。
廣東如何抓住機會
用兩試驗區帶動江門臺農創業園
據悉,下一步廣東省將落實試驗區的各項配套政策和相關規劃。近期將制定具體的優惠政策、探索制定建立標準、并根據規劃大綱,制定詳細的發展計劃。同時,開展招商引資,營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臺商到廣東投資農業,促進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建設。
據介紹,廣東省還擬在今年成立廣東省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或廣東省粵臺農業交流協會)。并進一步擴大合作區域,在建立佛山、湛江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的同時,結合江門市臺灣農民投資的聚集優勢,優化江門市的農業投資規劃,設立江門市臺灣農民創業園區,吸引更多臺灣農民到江門投資農業。
兩地連線
佛山:粵臺合作克隆水果明年上市
本報訊(記者/李卓華 陳勇儒 周朗 林煥輝)被稱為“農業硅谷”的佛山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盡管運行時間并不久,但已對兩岸的農業生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于佛山本地農業最缺乏的自主創新能力產生了質的提升,老百姓也可品嘗、欣賞到質優物美的水果、鮮花。
記者昨日獲悉,“粵臺兩岸優質種苗克隆基地”將在明年結出第一批兩岸合作的克隆水果,廣東人將在第一時間品嘗到。
今年3月剛剛開建的粵臺兩岸優質種苗克隆基地的粵方負責人梁啟棠介紹,以前搞農業最缺的是自主創新能力,而臺灣在自主創新方面卻有獨到之處。而且臺灣農業專家深入基層的精神感染了很多大陸農業專家,在雙方的合作下不少科研難題迎刃而解。
“粵臺兩岸優質種苗克隆基地”將由臺灣農業專家和廣東農業專家共建克隆實驗室,運用基因單細胞克隆技術,建設大型優質種子基地。業內人士預計,基地建成后,市場上某些高價花卉種苗價格將有望大幅下降。
如何提升國際競爭力是擺在佛山農業面前的一道大課題。通過兩岸合作,這一瓶頸有望打破。在花卉種植方面,通過借鑒臺灣先進的管理理念,在包裝上推出新的組合盆景,花卉產品附加值大大提升,國際市場得到了有效開拓。
對于臺方而言,大陸的市場無疑十分誘人,通過與大陸企業的合作為臺灣農產品找到了一條捷徑。
筆者昨日了解到,佛山市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又有新進展。核心區域順德將在目前10個合作項目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合作范圍,高明也將在7月份進行大規模的招商引資活動,以吸引企業入場。
湛江:農民收完糧食租地給臺商種瓜果
本報訊(記者/蔡日錦 通訊員/陳保強 招巖峰)記者昨日下午趕到湛江試驗區所在的遂溪縣臺辦時,剛好遇上兩名臺商正在簽訂協議,一名來自臺灣彰化縣的邱先生新到該縣投資花卉種植業,在洋青鎮首期租賃160畝土地;另一名來自臺灣南投縣的黃先生已在遂溪縣城北村委會經營花卉種植業好幾年,現在又簽約擴大種植面積。
邱先生笑道,他在大陸經營銷售花卉已有10多年,熟悉大陸市場,也有銷售渠道,去年底來遂溪考察過,曾打算來投資花卉種植,但因為種種原因推遲了,這次兩岸經貿論壇,國務院出臺了15項惠臺政策措施,增強了他們的投資信心。
黃先生則已愛上了遂溪這塊土地,還與遂溪姑娘結了婚,他對兩岸關系的發展充滿信心,對在當地擴大投資更充滿信心。
遂城鎮分界村委會兩年前就開始出租土地給兩名臺商種植瓜果和花卉。村委會黨支部書記楊華中稱,臺商羅先生在分界村租賃100多畝地種植瓜果,進行季節輪作,一年兩造,清明前退回給村民種糧,農民收完糧食作物再租給他種瓜果,每畝每造租金400元,年租金800元。出租土地的農戶還被羅先生雇用打工,平均月薪400元。因此,村中大部分農戶都增加了收入。
楊華中說,臺商的經營思想和理念給干部群眾帶來了沖擊和震撼。臺商對銷售自己種植的瓜果特別講究質量,只要有一點點問題都不讓進入市場。過去,他們一些村民銷售瓜菜為了多賺點錢,往往會以次充優,結果適得其反。
它山之石
福建省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目前,包括福州與漳州兩個試驗區,也是目前成效最好的試驗區之一。福州試驗區以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為重點,漳州試驗區以發展外向型農業為重點。
山東平度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以農副產品加工、種植、養殖為主,劃分為七大合作生產區,另設有四大功能區。其中臺灣大華農業公司已租用了8000多畝土地,引進日本優質蘋果與水梨等種植,產品大部分出口。
黑龍江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呈現點狀分布,包括了哈爾濱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慶市與黑龍江農墾總局。黑龍江省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畜牧業與林業生產基地,正好是臺灣缺乏的領域,為具備資金與技術優勢的臺商在此一地區開發提供了條件。
海南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是唯一以全省為范圍的試驗區,于1999年初設立。海南省與臺灣氣候條件類似,是發展熱帶農業的最佳地區。臺商投資已初步形成優良品種引進繁育場、熱帶水果開發區、熱帶花卉開發區、水產品養殖開發區、休閑農業開發區、農產品加工保鮮區、甘蔗種植區、蔬菜開發區等“一場七區”的雛形。臺資企業還形成十多個較大規模的制種育苗基地。臺資農業企業已成為海南省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內銷市場與外銷創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陜西楊凌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
在海峽交易會上,來自內地的參觀者品嘗著臺灣水果。隨著廣東躋身兩岸農業試驗區的行列,不但廣東省群眾可以嘗到更多的臺灣水果,廣東省農業也將受益良多。新華社發
2000年批準,正式成立于2001年。試驗區內設立農業科學園區、農業產業園區、現代農業及社區建設示范園區、農產品儲運與營銷園區、農業推廣輻射園區和農業觀光休閑帶等六大專業區。 (鐘和 專題統籌 陳韓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