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先鋒實驗讀報行動,i-paper計劃有望提前
北京時間2006年4月14日凌晨5時,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電子報紙,顯示著中國上海的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的報頭字樣,呈現眼前。首批5名讀者—————2名IT科學家、3名資深新聞閱讀人士,體驗了這一美妙的閱讀之旅,完整閱讀了一份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在全球范圍內首次實驗推出的電子報紙。
電子報紙閱讀器像一本口袋書大小,輕薄小巧,可一掌在手。方便輕觸電子報閱覽器右上方的按鈕,顯示器上跳出“Downloading Jfdaily”(下載《解放日報》)的字樣,45秒后,下載完畢,觸摸筆輕點文件夾,“縮小”的《解放日報》頭版完整、清晰地呈現出來。圖文并茂,對哪篇文章感興趣,只要再用觸摸筆輕點這篇文章,頁面立即翻新,即可細細品讀。
“我感覺自己像1969年美國宇航員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登上月球,我在經歷一個偉大的奇跡,具有非凡的意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首批體驗讀者之一、IT專家林曄興奮地說。
電子報采用電子紙顯示技術,而不是傳統的液晶技術。在電壓的作用下,帶電荷的黑白顆粒上下運動,當白色的顆粒驅動到表面時,電子報就是“白紙”。反之,當黑色顆粒漂浮到表面時,電子報上就出現“黑字”。
當整個頁面顯示完成之后,中央處理器將不需要再繼續運行,呈現的內容在沒有電壓支持的情況下保持原樣,讀報時不需要電池。這種電子報解決了傳統液晶顯示屏的背光問題,不僅方便室內瀏覽,更適合于戶外閱讀,達到一種最舒服的紙感閱讀效果。
業界評說,在新媒體挑戰傳統媒體的今天,電子報是一種很有前景的傳播形態。它的問世將極大地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通過電子報傳輸信息的方式一旦被人們接受,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無法估量。
專家估計,根據技術改進的進程,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原定6月份推出i-paper,這一時日有望提前。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由上海電信“天翼通”網絡提供無線接入服務,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將鎖定一批具豐富新聞業閱歷和IT技術研究專長的志愿讀者,啟動“先鋒實驗閱讀”。其后,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將攜手擁有原創核心技術的合作伙伴荷蘭iRex科技公司,從打造中國第一份電子移動閱讀的報紙起步,充分發展原創電子紙技術優勢,提供領導性電子閱讀解決方案。
解放日報報業集團將不斷關注“先鋒實驗閱讀”的最新動態,隨時向讀者提供電子報紙的最新進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