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成為新推出的2006年十大創業領袖首要關注焦點,從社會責任中尋找商機正在成為企業領袖的集體意識。
20日晚,在“2006年創業中國高峰論壇”上,2006年的十大行業隱形冠軍、十大創業新銳企業和十大創業領袖揭開面紗,社會責任成為這屆十大創業領袖的集體性標志。在這些創業領袖中,有強調為農民建房,認為企業家與商人是有區別的建業住宅集團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胡葆森;聲稱自己發家沒有原罪的胡潤榜二號富豪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長嚴介和;以及內蒙古的“功臣民營企業家”,主張中國企業家必須具備政治家素質的趙永亮等。
胡葆森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開發商要關注窮人住房問題,而不能一股腦兒都推到政府身上。在廉租房建設上政府也需要社會化來處理,“這次‘國六條’出臺有助于推動政府提高廉租房建設的認識,出臺相關明晰政策,也為建業集團介入廉租房建設提供了條件!
號稱擁有125億元資產的黑馬富翁嚴介和,在5月1日悄然辭去了總裁和董事局主席的職務。退出后第一次露面的嚴介和感慨,真正的企業家不做不利于社會的事。和諧社會的今天需要坦蕩的妥協,企業家妥協是高尚的!百Y本家是做加法的,實業家是乘法,而企業家是加減乘除的!
此次榮登十大創業領袖的趙永亮通過草產業和沙產業革命,帶領12萬老百姓,形成良性循環產業鏈,從而達到總資產14個億。趙永亮在頒獎會上則是如此自我回答:“很多人問我扶貧是政府的事,我是私營企業為什么這樣做,我說中國的企業家必須具備政治家的素質,中國的企業家必須要抓住老百姓,抓住政府。”
每年在創業中國高峰論壇推出的十大行業隱形冠軍,十大新銳企業和十大創業領袖針對的主體是國內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
特意前來出席該論壇的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程路表示,以2004年江蘇鐵本事件為節點,民營企業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而現在擺在民營企業面前的一個社會責任和商機二合一的良機是參與農村建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