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博客成為一種財富 當她出場時,全場所有的注意力被她聚焦。
平時眼光頗高的IT記者們此時也一改往日的冷靜,一窩蜂似的向她撲去,瞬間,無數個閃光燈將會場變成白晝。
她就是被稱為中國博客第一人的徐靜蕾,博客名叫老徐。在5月初,她的博客排名升至全球第一,日流量逼近3000萬。據說,這些老記們之所以變的如此瘋狂,正是因為曾“偷偷”看過她的博客。
作為一位名人,商業化的意識和操作必然要比常人成熟。在老徐迅速的把博客結集出書的同時,受益于IT的她自然也成為了IT公司的“寵兒”,各種商業邀請紛至沓來。就在前兩天,AMD公司傳出消息,將邀請徐靜蕾正式成為品牌形象代言人,并將執導并出演AMD即將在中國發布的雙核炫龍64位移動計算技術的電視廣告片。
現在的徐靜蕾已經在導演、演員的華麗外衣之外又套上了一個博客的光環,她似乎突然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她的成功“二次創業”也為眾多的博客們指明了一條發家致富的道路。
2002年中國才從美國引入“博客”的概念,在短短的3年多的時間里,博客經歷了井噴式發展。2003年博客剛起步時,博客網站只有幾家,屈指可數,而到2006年初,博客站點已經達到了3680萬個,平均每年以千萬級數遞增,其中這些站點的博客平均到達率為62.2%%。另外,據官方發布的《2006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稱,2006年中國博客用戶將突破6000萬。
中文博客的海量增長,也刺激了國際風投商們敏感的商業神經。有資料顯示,去年,中國三大博客網站均獲得國際風險投資,博客網、中國博客網、BlogBus獲得的風投從幾十萬至上千萬美元不等。
雖然沒有徐靜蕾的“財大氣粗”,還是有極個別的博客賺到了他們的“第一桶金”。去年12月,和訊網在IT寫作社區總編輯洪波的個人博客上刊登廣告,推廣其個人門戶概念以及招聘Web2.0的開發人員,這成為國內個人博客上的第一次廣告。
在眼球經濟的時代,這些數據足以讓人血脈賁張。因而,無數個專業博客網站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不甘寂寞的幾大門戶網站也紛紛開始進來“摻和”,大有“全民皆博”的陣勢。這也讓一些有識之士感到擔憂,今天的博客是否會重演2000年互聯網泡沫的悲喜劇。中國博客類網站至今無一家贏利的事實也似乎驗證了這些擔憂,這也昭示了如今的博客還存在商業盈利模式上的不足。因為全新的技術必然會產生新的商業模式,但是所有的商業模式都要符合基本的商業規律。徐靜蕾的成功是個不可復制的,在探尋中國博客的商業之路上,還有許多探索。
但也有這樣一種說法:每人都能當博客。如果只有自己一個人,博客是日記;如果有幾十個人訪問,博客是和朋友們相聚的咖啡屋;如果有幾千人訪問,博客是有力量的媒體;如果有上萬人訪問,博客就是商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