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籠 北京排第70位
中國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籠
內地城市產業競爭力是短板
一份最新的城市競爭力研究報告表示,總體來看,中國城市的競爭力還比較弱,各項產業競爭力,特別是產業勞動生產率方面,與其他國際大都市之間的差距比較明顯。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博士倪鵬飛昨天在成都發布了《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05~2006)》。根據這一報告,中國香港、臺北、上海、北京等4城,位列綜合競爭力前70位。
報告顯示,在對全球110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計量統計后,綜合競爭力名列前20名的城市中,歐洲占10個,美國占8個,亞洲占2個。日本東京和中國香港分列第11位和19位,“成為了亞洲城市進入國際城市競爭的第一梯隊”。
中國香港、臺北、上海、北京四城綜合競爭力分別排名第19、48、69和70位。此外,還有幾個主要中國城市的排名分別是:深圳73位、廣州74位、杭州85位、天津93位、成都94位、南京97位、長沙107位、重慶108位。
報告特別對代表產業本體競爭力分指標的五個競爭力做出了比較:珠海名列制造業競爭力的第19位,香港名列分配性服務業競爭力的第12位,中國高雄、臺北、香港則在消費性服務業競爭力方面獲得了2、3、5位的排名,而在社會性服務業競爭力和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兩方面,中國城市無一上榜前20名。
報告說,美國城市各項產業的競爭力比較強,歐盟的許多城市也表現優秀。在一些產業上,亞洲城市的競爭力也比較強,有良好的產業結構和較高的行業勞動生產率。但是,中國城市的各項產業競爭力相對較弱,特別是在產業勞動生產率方面,中國內地各大城市與發達國家城市差距顯著。
倪鵬飛說:“雖然競爭力最好的城市目前還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但是,我們看到一個現象就是:在增長的問題上,亞洲的一些國家的增長比較高,特別是中國城市增長更高。”
四度推出“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并獲得廣泛聲譽的倪鵬飛,此次牽頭城市競爭力國際項目小組,攜美、加、意、英、荷、韓、墨等七國學者之手,利用75個指標,對全球110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人才本體競爭力、企業本體競爭力產業綜合競爭力等八項進行了分別計量與評估。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