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觀察)創業網cye點評:問題中尋商機,問題產業中尋商機。
主持人:
24日晨,Google中國域名www.google.cn、www.google.com,還有MSN中國域名www.msn.com.cn均發生指向錯誤,域名均指向買麥網。情況與發生了域名劫持非常類似。有關報道表明,Goolge和微軟這兩家國際公司在華開辦的網站,均在萬網注冊中國域名,而買麥網是萬網旗下網站。由此業界有人推測此事與萬網有關,因為從技術上說,萬網可以將其他所有的abc.com.cn、xyz.net.cn(abc、xyz可以是任何可用的域名字符)鏈接到任何網站。萬網有關負責人已經否認了以上猜測。
但是這樣的一個事件以及其后的沸沸揚揚,再一次凸顯了目前中國網絡產業的惡劣環境,眾人談劫持色變,更有不少人為了吸引眼球而無所不用其極,難怪有業內專家指出:網絡營銷已進入流氓時代!
大眾評判臺
丁文波:還大家一個安寧的上網環境
這起事件現在并沒有得出確定的結論,雙方都在查實過程中,也可能僅僅是一次事故,但為什么會引起眾多人士的關注呢?我認為與近年來互聯網的混亂密不可分。正因為這個市場受眾人群廣,而且不容易管理,所以才引得如此多的人采用不同的流氓手段來謀取利益。如果相關部門能加強對互聯網環境的整治,還大家一個安寧的上網環境,就不會發生諸如一次事故就引起眾多人恐慌的現象了。
常小宇:自掘墳墓的行為
從美好的愿望出發,我但愿這只是一次DNS解析錯誤,如果是相關企業利用自己的技術或者職能來達到目的,這就很不可取了,也是自掘墳墓的行為。
劉伶:這個市場還能規范嗎?
現在域名劫持的現象泛濫。事實上,從技術上講,域名劫持跟IP地址QQ號被盜等性質是相同的。互聯網上這樣的流氓事件不計其數,近幾年越來越嚴重。如果再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加以限制,如此之低的技術門檻肯定會引起越來越多的利欲熏心者的仿效,那互聯網還能安靜嗎?
陳菁:炒作
劫持域名,這同劫持飛機、劫持輪船和劫持巴士應該是一回事。盜用別人的名號來推廣自己的網站,這種行徑不能光用無恥來形容,更應該要付諸法律來解決。
袁陳偉:至少不是萬網高層支持做的
我認為這至少不是萬網高層支持做的,萬網難道還需要這樣的手段來出名嗎?這可是捅馬蜂窩的事,會引起官司的。我認為恰恰是對萬網懷有惡意的人這樣做的。
話題策劃主持 凌建平 MSN主持 祝裕
◆沸點特稿
互聯網形成了一種不良產業鏈
謝文 和訊網前CEO
如果是萬網有意為之,那這件事就已越過了法律底線,到了不可容忍的地步。
萬網的事情現在無法定論,畢竟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但現在2.0的競技場上,與半年前我退出時相比,環境沒有進步反而退步了。互聯網現在的許多競爭,比如像淘寶與騰訊,都像小孩子打架一樣。因為有暴利的機會,所以也就招致不少人不擇手段地胡來,這里面包括花錢買注冊、偽造流量、盜竊別人的資源、利用媒體與輿論打壓某些競爭對手,等等。
導致如今互聯網魚龍混雜局面的原因不難理解。現在的錢多了,一是利潤多,二是投資進來的錢多,試想有哪個行業能做到給個商業企劃書就吸引幾百萬元的?而且有不少的投資方我認為也夠流氓的,他們只想投資可以炒作的網站,就算是亂七八糟的網站也投,這樣就形成了一種流氓產業鏈,流氓的公司、流氓的人、流氓的資本相結合,一心只想短期內博暴利。試想一下,在暴利和風險投資的忽悠下,肯定就有人拼命地想通過在Alax上的排名來吸引眼球,為此不惜一切。現在A股炒作的模式也已進入了互聯網,類似擊鼓傳花,投資人只要增值后有人接手就會馬上退出。我問過幾個VC的人,他們的回答僅是因為有流量可以慢慢養,其實背后是想等著真的外國VC來接手,因為這些外國VC不了解中國情況。
我認為在2004年之前幾年的互聯網屬于SP一派,那個時候不管怎么做都能掙錢,所以有大批過去不配做也不會做互聯網的人都進入了這個行業,算是互聯網混進的一批流氓。10年前的互聯網人士,無論做得好與壞,至少是認真的,也是真心喜歡這個行業,希望能通過互聯網這個新興事業寄托理想,從當初的丁磊、張朝陽到后來的馬化騰,他們都是認認真真地做事的。隨著這些主流的逐步壯大穩定,不再像當年那樣具有活力,出現了新興的一批公司,喜歡站在輿論的焦點上喧鬧,吸引眼球,做得肆無忌憚。在互聯網這個平臺上,以前想好好干的人居多,但現在真不好說,尤其是2.0新興的一批,我恥于與這些人為伍。
這些現象在國外是沒有的,大公司都不這樣做,在國外這樣明目張膽會吃很大的虧。
依據市場規律,僅靠坑蒙拐騙肯定是長不了的,這種情況我覺得也持續不了多久,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今年年底之前,很多目前的所謂風云人物、風云公司都會被打出原形來的,因為他們沒有給網民真實地提供需求,用戶感受也不好,然后成本也高,最后的結局就是撐不下去。
(電話連線祝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