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巨大潛在收益將有望在四川上演現實版!如無意外,今年年底前后,四川的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以下稱晨光院)就會通過CDM項目開始“用空氣來賣錢”,在未來的幾年里,賣空氣就能給這家四川企業帶來上億元的收入。
昨日本報記者從晨光院獲悉,該院CDM項目最近剛順利通過日本品質保證組織(簡稱JQA)的核查,這意味著,該院CDM項目的實施更近了一步。據悉,晨光院是四川省第一家實施CDM項目的企業,這一項目實施后,第一個交易期的7年,晨光院預計可獲得3.2億元人民幣收入。
減排溫室氣體來換錢
根據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的《京都議定書》,“清潔發展機制” (CDM)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合作互惠的新型融資機制:CDM將溫室氣體減排量作為一種“產品”,允許發達國家政府或私人經濟實體通過購買發展中國家低成本的溫室氣體減排量,從而實現其在議定書下規定的減排目標。
CDM為發達國家提供了另一種可行的途徑:提供技術和資金在發展中國家實現減排。比如一家日本企業要減排1噸二氧化碳,在不降低產量的前提下,它可以選擇兩種方式:在本土通過技術改造減排1噸,成本為54至81美元;與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進行CDM合作,后者在其幫助下通過技術升級減排1噸二氧化碳,目前價格約為6~8美元。
空氣換錢更直接的過程則是:如果發展中國家的一家企業每年排放100噸二氧化碳,如果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將排放量減少到了55噸,那么另外的45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可以賣給發達國家需要減少排放量的企業。根據《京都議定書》,從2008~2012年,發達國家要將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5.2%,而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義務。
7年將賺3.2億
“剛剛通過了核查,重大利好”,昨日,晨光院的王先生和他的同事們依然在忙于“用空氣來賣錢”的CDM項目。
據記者了解,按照計劃,該研究院通過引進設備將生產F22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副產品F23進行收集和分解,以減少排放。據悉,晨光院目前擁有的兩套F22生產裝置,年總生產能力為1.8萬噸。該研究院每年排放的F23,相當于排放上百萬噸的二氧化碳。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有關規定,今年4月,晨光院與意大利跨國電力公司恩耐爾貿易公司簽訂了出售二氧化碳排放權的意向協議。根據協議,通過實施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在第一個交易期的7年內,晨光院就可凈獲交易收入3.2億元人民幣。
川內首家實施CDM項目
“這是一筆很劃算的生意”,在參與晨光院CDM項目的王先生看來,“開展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合作,既可以極大減輕企業的排污,同時又能獲得國際資金和技術支持,以提高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據悉,晨光院是四川省第一家實施CDM項目的企業。據王先生介紹,各方面的意向協議已經簽定,設備預計在年底前后就能到位,隨后開工建設。
據了解,晨光院目前的CDM項目通過了日本品質保證組織的核查,作為第三方的審查結果將直接影響晨光院賣空氣的進度。晨光院負責CDM項目技術的人士告訴記者,盡管各方面的進展比較順利,但全面實施至少需要約1年時間。
CDM項目潛在收益吸引了更多參與者,據了解,目前樂山企業已全面啟動了CDM。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
晨光院主要從事新型工程材料、化工設備與防腐等方面的技術開發、應用研究和生產。產品廣泛用于航天、航空、電子、石油、化工、煤炭、汽車、紡織和機械等工業部門。資產總值約6億元。
王俞德 本報記者 張小軍 實習生 秦立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