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前,美國著名風險投資商紅杉正式對外宣布,它向龐升東的網站51.com首期投資400萬美元已經正式到位。幾乎是緊跟其后,和訊聯合漢能等9家國際頂級專業投行和風險投資商舉辦的“高科技·新媒體”創投大賽熱鬧開場,為更多的草根提供了直接對話國際風投的機會。
與紅杉放下“投資不會超過硅谷40英里半徑”的傲慢身段,跨越大洋“委身”于網絡草根的意愿相一致,在過去的數月中,一向只圍著本土企業轉的美國風險投資家們,基本都到中國做了實地考察。
“或直接在中國設立投資機構,或投資那些早已進入中國且業績不錯的風投機構。”是這幫國際風投大腕們得出的最后結論。同樣,在2006年第一季度結束后,我們看到了可以印證該結論的資料數據:一季度,風險投資在中國的投入額已達3.34億美元,相當于去年同期金額的兩倍多。
而在此次“高科技·新媒體”創投大賽敞開的大門前,中國的創業者們擁有了更多的期待。
風投擴容創業大門
2005年,國內風投迎來“第二春”。
10月,一紙“75號文”迅速將堵住風投退出通道的“11號文”和“29號文”清出歷史舞臺,為海外風投身上的政策禁錮“松綁”。
11月中,被稱為中國第一部“創投法”的《創業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則以“成人禮”般的非凡意義,標志著中國創業投資企業首次擁有了政策層面的支持。中國創業者們可能獲得投資的機會由此大大增加。
以上國內風投業兩大重要政策出臺引起的最迅捷反應是,同年底,紅杉宣布進入中國,揚起國內風險投資走向新階段的代表性旗幟,與其幾乎同步邁入中國的,還有DCM、Accel等國際主流風投。
數據顯示,2005年風投專項針對中國市場的資金募集金額達到40億美元之多。按照風投在世界各國所投下的金額,中國市場在2005年的表現僅次于美國和以色列,排名世界第三。
“目前中國的風險投資非常熱,針對風投公司紛紛尋找理想項目的積極態勢,大家開玩笑說:投錢者比等錢者還要多,整個反過來了。但其實這只是一面。由于中國風險投資系統還非常年輕,風投商和創業者之間缺少有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創業者守著好項目卻找不到錢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漢能投資公司總裁陳宏認為,風投已經擴容了創業的大門,而搭建一座通往風投商的橋梁,成為中國創業者能否圓夢的關鍵一步。
陳宏的這段分析,恰好向我們解釋了此次“高科技·新媒體”創投大賽如此火爆的原因。開賽僅十多天,200余份商業計劃書紛至沓來,甚至已經有上海交大的MBA特意組隊參賽。7月6日,從這些參賽個人和團隊中精選出來的數十名選手,從全國各地紛紛趕到和訊、漢能聯合舉辦的“VC見面會”會場,在投資專家與選手的熱烈互動中,此次創投大賽的氛圍被不斷升溫。
Web2.0時代:新籌碼吸引風投
根據相關統計,2005年這塊巨大的風投蛋糕,最大的一塊被廣義IT產業吞下。在最熱門的互聯網行業里,個案投資均額達到了432萬美元。其中,搜索引擎、手機游戲、無線音樂、BLOG、網絡游戲、移動支付等Web2.0衍生的新興網絡業務,更是成為風投看好和追捧的熱點。據保守估計,一年來投向Web2.0網站的風險資本也已達數億美元。而與此同時,國內外頂級風投名下的巨額熱錢,還在隨時窺視、搜索和跟蹤那些最新出爐的Web2.0項目。
“中國的高科技市場是很大的,包括Web2.0在內高科技數字媒體有著很廣闊的市場空間。”作為國內首推Web2.0的網站和此次創投大賽的主辦方之一,和訊科技公司副總經理馬小平認為,圍繞“高科技·新媒體”發掘創新點,有利于創業者增加吸引風投的籌碼。
值得關注的是,連這次創投大賽的進行都完全依托于和訊網的Web2.0平臺。在特別開辟的“創業基地”里,所有具備創業意向者,均可自由進行創業交流。“我們的大賽及評選過程本身,就可以視作對創業者的一次教育過程。比如,我們會邀請VC專家來指導創業者如何構建商業計劃書,怎么樣去打動風險投資商等。” 馬小平介紹,這種交流渠道的設置,是為了避免以往創業大賽主要依托電視,評委關起門來評方案的弊端。
草根突圍的良機
龐升東的成功引資,無疑讓草根創業者看到了一線曙光。而在和訊網“草根精神”的滲透下,此次“高科技·新媒體”創投大賽,同樣也為眾多草根創業者帶來了突圍的良機。
“很多年輕人有創業的激情,但是他們不知道怎么樣把自己秀出去,怎么樣拿到錢。在我們的牽線搭橋下,讓創業者和風險投資商獲取雙贏,正是我們此次大賽的意義所在。”馬小平和陳宏強調,和訊和漢能之所以會聯合舉辦這樣的大賽,一是希望能發現、培養中國新一代的創業人才;二是希望通過大賽造就的環境,推動Web2.0等新興高科技媒體行業的發展。
事實上,在決賽結果揭幕之前,這些參賽者是否能最終拿到風險投資,都將是一個未解的問號。而這次參賽經歷對于中國創業者們的教育意義,也許遠比那個問號背后的答案更有分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