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為遏制單位GDP能源消耗的居高不下,中國正在掀起一場聲勢浩大的節能風暴,并由此引爆節能市場無限商機。據專家測算,工業、建筑、交通三大領域所蘊涵的節能商機將近三萬億元。一時間,國內外節能公司紛紛涌現,爭食節能市場“大蛋糕”。
“節能風暴激活節能市場巨大商機。”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主任沈龍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工業是中國最大的耗能產業,大約占總能耗的近70%。國家有關部門提供的一份情景分析報告表明,到2020年,工業企業節能潛力超過三億噸標準煤,按標準煤中一次能源70%是煤炭、30%是油氣資源計算,一噸標準煤的價格合1200元,工業企業節能潛力總計將達3600億元。”
按照國家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計算,我國建筑業節能市場的潛力更大。我國目前有4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其中至少有1/3即大約130多億平方米需要進行節能改造,按每平方米改造費用200元算,僅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就有高達26000億元的大市場。
“我們對中國交通行業做過一個估算,通過對交通設備的更新和人們出行方式的變革——比如由小汽車改乘公交車等等,‘十一五’期間,中國交通領域將節約燃油在2500萬至3000萬噸之間。”美國能源基金會副主席楊富強說,“按當前燃油價格計算,‘十一五’期間中國交通領域節能效益將在15億至20億元人民幣之間。”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周大地說:“高能耗對于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個嚴峻挑戰。但對于節能產業來說,則是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近年來,以北京神霧熱能、河北超美科技、英國保瓦博士、德國西門子、荷蘭飛利浦、美國霍尼韋爾等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外節能服務公司,紛紛爭搶中國節能市場,并占據相當份額。據了解,成立于1995年的北京神霧熱能技術有限公司如今年銷售額已突破10億元,資產總額達3.5億元。
據了解,前幾年國內節能服務公司的主力軍是民營公司和外國公司。自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節能20%的約束性指標之后,國有企業甚至是央字號國企比如中國集裝箱集團公司,也開始躋身節能市場。外國節能公司比如英國保瓦博士,在我國建立生產基地,將其先進的節能技術產品本土化生產。今年7月,英國保瓦博士旗下的廣州保瓦電子科技公司與河北超美科技公司宣布將“聯合制造”針對中國石油石化行業的“保瓦博士電機智能節電產品”……分析人士認為,受國內節能商機吸引,中外節能服務公司競爭加劇。
然而,一份關于“英福特節電王”的鑒定報告近日被掛在中國315誠信網上。報告稱,由美國英福特科技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款據稱節電率高達10%至20%的節電器“幾乎不具備節電功能”。這從一個側面暴露出中國節能市場魚龍混雜的現狀。
“中國節能市場蛋糕雖然很大,但并不是誰都能吃到嘴的。”河北超美科技總經理劉忠利認為,節能降耗是一項硬指標,節能服務要靠自己過硬的技術產品說話。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