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個孩子花5萬元 孕嬰經濟帶來市場可達18億


北京常住人口今年新生兒近9萬,以每位母親孕育一個胎兒平均花費2萬元計算,孕嬰經濟所帶來的市場可達近18億,而如果按照中國每年1500萬至1600萬的新生兒數量計算,這個新興產業巨大的發展潛力絕不能用簡單的“朝陽”二字可以形容,難怪很多人口經濟學家已經為其賦予了一個更為貼切的形容詞——“旭日經濟”。
媽媽故事
為寶寶只求最好不在乎最貴
回憶起自己的孕期經歷,距離預產期只有十幾天的于女士回答得十分坦白和有趣:“快樂、興奮這樣的感受就不用多說了,還有一種心理體驗恐怕只有真正一起走過懷孕周期的夫婦才能體會,那就是絕對的‘視金錢為糞土’,只要是和寶寶有關的東西,價錢幾乎只是一個參考和擺設。而且常常有種身不由己的感覺,仿佛冥冥之中有一只巨手在推著我們馬不停蹄地花錢、花錢再花錢,奇怪的是,這種大把花錢的時候除了感到幸福和踏實外,幾乎沒有任何一丁點的猶豫和心疼。”
首先是懷了孩子后的置裝費,愛美、時尚的于女士像這個年代的很多年輕女孩一樣,雖然懷孕了但也要做個漂亮媽媽。于是懷孕初期的寬松運動裝、輕便休閑鞋以及肚子隆起后春、夏、冬三季的各式孕婦裝和專門為孕婦設計的成套內衣、防輻射服紛紛擺進了于女士的衣柜;為了胎兒的健康發育,準媽媽的營養補充和身體檢查當然也不能放松,于是一個月一桶的孕婦奶粉吃著、上千塊錢的營養品補著,醫院的定期產檢和每星期外出調換口味更是雷打不動;聽說有了給胎兒照相留念的特別“門診部”,雖然1600的價格不低,但于女士的老公愣是眼都沒眨一下:“沖著能看見孩子娘胎里的模樣,這錢就花得值!”當然,這些費用對于懷孕9個多月的于女士而言,還只能算是“小頭兒”,為記錄寶寶出生而特別添置的9000元的DV機,1.4萬元的臍帶血儲存,視情況而定的4000至6000元的分娩費用,以及生產后訂制的5000多的月子營養套餐……這些加在一起的“大頭兒”常常讓于女士深深感嘆:“世界上再沒有比懷孕時花錢如流水更容易的事了。”
于女士和老公其實都是文化人,懷孕前也曾經坐在一起頗為嚴肅地討論過在對待未來寶寶出生問題時應該遵循“順其自然、不隨波逐流”的原則,可九個多月經歷過來,于女士的老公王先生無奈地總結說:“一旦進入懷孕這個氣場,人仿佛就有點性情大變的意思,什么理性、預算、超支,統統沒法與將出生的寶寶相提并論。其實這也好理解,畢竟現在只能要一個,不把他當中心把誰當中心呢。”
專家指路
孕嬰經濟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翼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說,雖然新生兒數量總體是呈下降趨勢,但每對父母在新生兒身上所投入的精力和金錢卻在最近幾年中達到了一個峰值。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北京、上海的女性初育年齡已經推遲到27歲至28歲之間,越來越多晚婚晚育、經濟獨立的白領女性的出現,無疑成為了孕嬰經濟飛速發展的催化劑。而現在適齡婚育的年輕夫婦中,很多都是我國的第一代獨生子女,來自雙方家庭對于未來寶寶的關心和經濟重心的轉移,也為孕嬰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社會基礎。“一個最簡單的道理,越少越珍貴,當兩個家庭的兩代人甚至三代人將所有目光和精力都集中在同一個新生兒的降生過程中時,孕嬰經濟的迅猛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針對孕嬰市場的現狀,專家也提出了一些憂慮:“無論是胎兒照相還是月子餐配送,都是值得肯定的,是孕嬰行業分工越來越細、質量越來越高的體現,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孕嬰行業的整個市場機制還有待完善,各種產品、服務的標準還有待制定,因而準父母們在面對各種各樣嶄新的孕嬰產品和服務時,應該學會鑒別和甄選,更要量力而行。”
記者手記
養育寶寶也要“可持續”
從來沒有想到短短的10月懷胎中也會蘊藏如此之大的市場潛力,更沒有想到的是,在采訪中遇到的一對對準父母們會為下一代的孕育付出如此之多的心力和財力。
正如一位人口學家所說的:“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自身的感受和生活的質量,更加關注生命降生的歷史感和過程感。”與這種高度關注成正比的是,還沒降生就已經消費幾萬甚至十幾萬的新生兒小“富豪”們也在與日俱增。其實無論是高科技DV、胎兒照相還是花樣繁多的月子餐乃至動輒生產和檢查費用就高達八九萬的私立醫院,都只是這個社會為人們孕育生命提供更多種選擇的一種表現,是否選擇與如何選擇最終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條件量力而行,誰又能說當年父輩們用膠片相機和手寫日記記錄下的我們生命的點點滴滴不夠全面和美麗呢?
商家打算
創意能有多少機會就有多少
2000年初,全國首家月嫂服務機構——北京月嫂愛心家務服務中心正式成立,不過在隨后整整一年的時間里,服務中心幾乎沒有接到一單像樣的生意。而時隔六年的今天,不僅北京月嫂愛心家務服務中心早已在北京設立了10個分部,近500人的專業月嫂們全年都在忙碌,而且北京的各類月嫂服務機構也已經達到了上百家。當年簡單的照顧產婦和嬰兒的服務內容如今發展成了包括營養配餐、嬰兒觸摸、嬰兒游泳、制作胎毛畫等在內的多種服務項目,月嫂的收費也漲到了每月2000至3000多元。
如果說月嫂行業具有傳統性,那么時下非常流行的胎兒彩超藝術照則算得上是孕嬰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完完全全的新生事物、絕對的“舶來品”。在十里堡的貝中貝門診部,有在北京的醫院中都還算是稀罕物的彩超機,雖然這里名字聽起來像個社區醫院,但其實卻是北京首家胎兒藝術照的工作室。“取名門診部,是因為我們確實具有醫療資質,根據相關規定必須將自己的這一資質明示。而且我們也聘請了大量專業的產科主治醫生,他們不僅負責操作彩超機為孕婦腹中的寶寶照相,還能詳細回答每位準媽媽的各種孕期問題,”貝中貝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在貝中貝的大廳里,記者看到了很多幅從18周至20多周的胎兒彩超照片,照片中的胎兒不僅模樣清晰,而且臉上的表情也被生動地記錄了下來:有咧著嘴笑的,有攥著小拳頭“示威”的,有皺著眉頭冥思苦想的,有張著小嘴打哈欠的,甚至還有的寶寶照相時正在挖鼻孔。一位來取照片的孕婦告訴記者:“但是這里可以記錄下幾分鐘內寶寶的所有動態,并將這些瞬間刻成光盤、集結成相冊,還能為我們也拍攝孕期藝術照,感覺特別有意義。我老公第一次看到寶寶時,竟然激動得哭了呢。”雖然去年才剛剛開業,但這里的生意卻特別紅火,藝術照套餐的價位從380元至2180元不等,幾乎每天都能有50多位準父母專程趕來體驗一把。
月子餐聽上去并不稀奇,幾乎每個中國人都知道月子里孕婦應該“小米、紅棗加雞蛋”、“雞湯、豬蹄湯不可少”,但現在的商家卻能將以往單調的月子餐變成如今一個月400多種食物不重樣,并按照一日五餐統一配送。成立了兩年的奇哥公司在月子餐配送領域也算是獨一份,他們不僅建起了自己專門的“中央廚房”,而且還做了一家月子餐展示店,里面各種各樣的湯湯水水、點心主食一應俱全;再輔以藥膳、月子水、黑芝麻油等物,針對月子期間孕婦的體質分階段加以調理,對孕婦的呵護可謂是“全方位”了。雖然一個月五六千的訂餐費用不菲,但每月穩定在四五十位的客戶群還是讓人看到了這個新興行業的潛力。
就像人們常聽到的那句廣告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這些孕嬰經濟中不斷出現的新行業有時只是緣于一個創意和靈感,但在經過商家的仔細調研和包裝后,這些新行業往往能挖掘出無盡的市場和財富。
記者算賬
生個“狗娃”要花多少錢
■置裝費:6000元
(包括孕初期寬松運動裝兩身1200元;兩套防輻射孕婦服600元;三個季節的孕婦裝2000元;孕婦專用內衣700元;新添休閑鞋1500元)
■營養品:約3000元(包括孕婦奶粉1400;鈣片、葉酸及其他營養品1600多元)
■胎兒攝影:1600元
■購置DV:9000元
■嬰兒用品:約3400多元(包括嬰兒床2000元;嬰兒套被800多元;奶瓶等600多元)
■吸奶器:400多元
■定制月子餐:5000多元
■醫院檢查費:2000多元
■儲存臍帶血:1.5萬元
■生產費用:自然生產約4000多元;剖腹產約6000多元
■總計:5萬余元。(以于女士為例)J170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