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電視
目前,手機電視已被認為是繼電視、廣播、報紙和互聯網之后的第 5 種媒體形式。
諾基亞亞太區多媒體業務董事 Jawahar Kanjilal 這樣闡釋手機電視的 3 大特點:一是時刻相伴左右;二是個人化;三是互動。據諾基亞在芬蘭、新加坡的經驗顯示,手機電視比傳統電視更優勝的地方,是能無限延長高峰收視時間。讓消費者選擇喜歡的節目,完全可以做到“個人化”并隨時隨地觀看現場直播。譬如說美國 NBA 播放時間多為本地時間早上上班時間,在巴士和地鐵里,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電視收看現場直播。
不得不面對的三道關口
“手機電視并不是一個新的產品,但卻是一個新的產業。”諾基亞大中國區多媒體業務部銷售和渠道發展副總裁黃伽衛的話精當地描述了手機電視目前的狀態。事實上,早在2004年,國內運營商就開始涉足手機電視類業務。
但并非所有人都對手機電視這玩意兒充滿樂觀情緒,畢竟還有著諸多難題沒有得到解決,能否順利收看電視節目實在令人生疑。因此中國目前2.5G技術條件下所謂的電視節目很有可能變得像放幻燈片那樣,速度慢得讓人無法忍受,手機的電池也支持不了觀眾收看一場時間不算很長的足球比賽,更別提至少要花上5000元去買一部手機了,這些因素都使消費者不僅要問自己,只為了看乏味的肥皂劇與水平糟糕的中國足球這是否真的值得?但不可否認的是,從2004年手機電視的出現到2006年,這兩年間已發生很多變化,這足令我們對2008年手機電視的全面商用充滿信心。
1 技術與硬件關
手機貴與速度慢都是問題
2004年:手機電視的平均價格都在5000元以上,部分產品甚至超過了8000元。這種價位決定了電視手機當時只能是供少數人享用的奢侈品。而播放效果差,時有“馬賽克”出現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006年:用3G門戶網CEO鄧裕強的話來講,流媒體手機電視可以用任何一部智能手機接收,而現在市面上各大品牌智能手機多如牛毛,最便宜的只要2000元左右。“多數人不用換手機,就可以收看。”而涉及的品牌,索愛、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品牌都有。這種流媒體的技術使用現有的移動通訊網絡,但與即將推廣的數字廣播(DMB)手機電視技術上并不相同。DMB技術的手機電視需要特殊的手機終端才能收看,價格要5000元。
不過目前在2.5G通訊網絡下的手機電視最受詬病的,仍是觀看效果,根據記者的親身體驗,“東方夢視界”仍然時有丟幀的現象,而3G門戶網的“GGTV”號稱流暢度達到現有網絡下最快的“12幀/秒”,但這與目前普通電視每秒24幀相比仍然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鄧裕強對此則有信心,“12幀是在現有的2.5G網絡下實現的,若用即將登場的3G網絡,肯定能達到普通電視的流暢度。”信產部電信研究院高級咨詢師范玉鐘也認為,雖然目前加強型GPRS網上可以看視頻,但 “GPRS網絡負擔不起太多用戶同時觀看”,他認為這一點到2008年奧運會的時候可以改變,因為3G加強版HSPDA高帶寬足以使用戶體驗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個制約手機電視的因素是電池,無論是流媒體還是DMB,電池續航時間都是一道檻。以目前市面上的主流智能手機為例,在正常通話下普遍的待機時間不過兩天,而觀看電視的耗電量比通話要大得多。手機既要輕薄,又要考慮續航能力,這是硬件廠商亟待解決的環節。
2 價格關
大家最敏感的還是價格
2004年:輿論普遍認為,由于流媒體手機電視通過移動網絡傳輸,所以長時間看視頻的話,流量費用是普通用戶不能接受的
2006年:移動一位內部人士向記者打了一個比方,剛開始手機上網業務時也有人質疑收費能否被接收,而后來包月業務的推出仍然吸引了大量的用戶。“他只要對這個感興趣,就不會因為要收錢而止步。”
記者隨機打電話詢問了三位25歲至30歲之間的公司職員,他們一致認為,年輕人在手機上看電視還是有需求的。“特別在等車或者無聊的時候,起碼能看到圖像,比聽廣播和MP3強多了。”一位受訪者說。當然,手機電視最敏感的因素是價格,這位受訪者表示,目前30元的包月價可以接受,“如果用流量來計算價格,那誰也舍不得。”
3 內容關
笑傲江湖還得看內容
2004年:相關節目源還比較少
2006年:離2008還有兩年,但任何一個移動的用戶,已經可以用手機登錄移動的“東方夢視界”,這里有大量關于“好男兒”和“我型我秀”的節目;而國內最大的手機WAP站點3G門戶網也正式推出了手機電視的客戶端,擁有智能手機的人可免費觀看9個臺的節目。
奧運會手機電視的內容分配,將采用怎樣一種形式,目前還是一個未知數;不過今年世界杯,球迷通過簡單的設置和相關業務申請就可以隨時隨地收看世界杯的精彩節目和比賽實況。
信產部電信研究院高級咨詢師范玉鐘指出,未來3G業務主要靠內容來推動。如借用世界杯或者奧運會的時機,用戶的體驗率會更高,很多用戶可能因為世界杯期間的內容驅動,就去體驗了手機電視。不管是世界杯還是奧運會,不管未來哪項新技術能夠笑傲江湖,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各種技術的代表廠商都不會錯過4年才一遇的機會,集中火力去推廣用戶在平時不愿意嘗試的一些新業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