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網推博客廣告分成 業內人士“不看好”

博客已經成為網民抒發感想的陣地,德國世界杯期間,網上掀起博客狂潮。張文魁 攝
博客、博客網站和廣告主三方利益捆綁;以徐靜蕾博客為例,一年可獲40萬元
本報記者焦集瑩
眾多的網民在網上開博客,在為網站創造了點擊量的同時,卻不能與網站同時受益。昨日,博客“如何不成為WEB2.0公司贏利的墊腳石”的疑問首次有了答案———博客網發布“博客金行”業務,博客網高層表示,該業務開創了一個新模式,首次把博客、博客網站和廣告主三方利益捆綁在一起。據稱,博客網已經獲得TCL和亞馬遜、卓越等多家公司3000萬元的首批推廣贊助費用。
博客被承諾可獲得分成
率先提出WEB2.0概念的博客網董事長方興東昨日介紹,博客金行是該公司自己開發的系統,可以讓所有的個人博客都有機會分享商業收益。目前在TCL和亞馬遜、卓越等企業的贊助下,該系統首批可以分享的商業推廣費用已達3000萬元,此次發布的新系統增加和優化了博客聯播、博客搜索、博客聊天室、博客群體等多項功能,豐富的人性化功能讓第一次使用博客的用戶,也能順暢地撰寫博客和結交朋友。
按照方興東的設想,博客用戶在向博客金行提出申請后,博客網將在其博客頁面上掛出相應的廣告。之后博客網通過技術的手段,對各個博客頁面廣告進行跟蹤分析和統計,按照廣告訪問量的不同、對廣告主廣告效果影響的不同等標準,與個人博客分成。
而個人博客也可以選擇廣告的數量和時間,并且可以在公開的系統面前詳細觀察到每一天的廣告、流量、人氣等數據及收入情況。
據悉,GOOGLE等公司也在近日發布了類似的業務,在收購了一家博客公司后推出自己跟博客的分賬業務。而在此前,和訊網提出的“博客同盟”設想與博客金行思路比較類似,該設想號召博客主聯合起來,集體找廣告主去投廣告,然后再進行收入分成,但目前尚未看出實質效果。
方興東表示,博客金行與以往博客廣告分賬方式不同的是,這是一套可以讓廣告主根據廣告效果付費的系統,在讓個人博客有機會賺錢的同時,又幫助廣告主避免廣告費用的無謂浪費;而博客網站通過提供博客金行和其他相關服務,也可將獲得相應的盈利。“眾多博客為了吸引更多的訪問,必定爭取寫出更好的文章以及更頻繁地更新。”“博客金行最突出的特點是讓WEB2.0的核心———個人博客有機會賺錢;讓博客、博客網站、廣告主三方共贏。”博客網COO譚涌泉如是說。在接受采訪的同時,他的行李箱已經放在了腳下,即將飛往美國到“博客故鄉”去尋找更多的合作者。
“徐靜蕾”一年可獲40萬
盡管新業務模式受到風險投資者們的普遍青睞,國內廠商也勇于為其探索行為“埋單”,但博客金行新系統目前仍然有不少問題被人質疑。最為典型的疑問是如何保證分成公平,“TCL初期投入的1000萬元推廣費用是否真正能夠分到用戶手里?”這是每天辛苦堅持寫文章的博客們最為關注的問題。
對此,博客網方面給出的解釋說:“你今天晚上回去注冊博客金行,24小時之后就可以看到賺多少錢了。每個廣告頁面是否能夠賺錢,能夠賺多少錢的標準是由廣告客戶制定的。用戶可以在我們的系統中隨時查看到博客頁面的流量、人氣、廣告及分成收入等數據。
每天的各種數據是明示的,就跟到超市買東西一樣。“”假如目前中國人氣最高的博客徐靜蕾也來使用這個系統的話,她將獲得比之前在傳統博客廣告方面獲得的一年40萬元更多的費用。很有可能出現的一個局面是,從此會有一批不用上班的人,每天坐在家里直接就可以獲得博客分成的收入。“博客網高層說。
據介紹,為了防止出現惡意欺詐行為,博客金行制定了一套防作弊系統,根據IP流量分布來進行甄別,可以自動扣掉作弊的點擊量。
■旁觀者
業內人士“不看好”
“博客金行這個思路與之前和訊網做的博客同盟十分相似,我認為要靠這個吸引廣告主的注意,總體來說難度很大。”針對再次提出創新理念的博客網舉動,互聯網行業資深評論家呂偉鋼昨日表示不看好。
他說,博客網這個業務可以去嘗試一下,但成功的希望不是很大。即便它成功了,也不代表其他公司可以仿照成功,這是因為目前WEB2.0行業還沒有一個通用模式存在。
呂偉鋼列舉出了國外的例子,MYSPACE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博客公司,但贏利模式仍然難以脫離廣告一類,所以至今也無法吸引更多的廣告。博客金行這種行為有點類似于商場開業時的促銷。開業贏利之后人氣很旺,三個月之后能否吸引到人氣是值得懷疑的。
在專家看來,博客網此種贏利模式盡管用金錢對博客用戶加以刺激,但最大的難題也恰恰在于此。
“目前文章寫得好的那群博客用戶,都可以用稿費的方式獲得收入。如果博客主只拿到一般標準的費用,恐怕不會把原創文章放到博客網那里去。
而如果給他比一般人更高的費用,那博客網又承擔不起。因為如果那樣的話,還不如直接去買或者轉載文章,屬于得不償失的狀況。因此,這也就使博客金行這個設想處于兩難的境地。稿費低,吸引不到有分量的作者,稿費多恐怕難以維持。“呂偉鋼認為,該業務若三個月后還能健康發展,才會贏得他的叫好聲。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