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2億電視 來了萬億商機
數字電視國家標準終露面
8月30日,《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正式發布,這意味著經過長達8年的等待之后,數字電視國家標準正式出臺,這將極大地改變我們的生活。約有2億臺電視等待著數字電視的覆蓋;大量車輛將安裝數字電視,意味著機頂盒、顯示器的潛在需求;廣告商機和無線增值業務更是極具想像力的市場…… 標準出臺:正制訂實施細則 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標準終于出臺。昨日,中國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在“2006年第8號(總第95號)中國國家標準批準發布公告”中發布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該標準8月18日正式批準成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將在明年8月1日正式實施。 1998年9月,數字高清晰度電視總體組就完成第一代高清數字電視功能樣機,并在1999年國慶50周年時用一套單載波方案完成了實況直播。 在即將大功告成之際,清華大學的加入使國標的出臺變得撲朔迷離。整整8年時間過去了,意欲打造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出臺時間一拖再拖。這一關系著萬億元產業鏈的標準終于在清華和上海交通大學相持不下中走向“融合”。 標準由國家組織的數字電視特別工作組負責起草。記者昨日從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一位負責人處獲悉,標準是交大ADTB-T和清華DMB-T單、多載波融合的產物。該人士解釋道,交大與清華的標準在很多環節上都類似,這部分內容在國標中完全融合。唯獨在調制環節采取了單載波和多載波并存的規定,這雖然增加了一定的成本,但使市場化選擇更為靈活。 記者昨日從可靠渠道獲悉,廣電總局正在制訂相關實施細則,其中包括地面傳輸標準的規劃引導、現有設備如何對接標準等,有望年底出臺。 標準之爭:清華交大齊發力 國內移動電視在短短幾年內規模迅速做大。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全國有30多個城市開展了車載移動電視廣播試驗工作,40多個移動電視運營商為市場拓展忙個不停。廣電總局兩次發文:要求暫停移動電視業務;已經開展業務的要報廣電總局審批備案;并提醒由此可能引發的技術和經濟風險。 標準一經出臺,產業圈地也立刻提速。記者昨日從代表交大陣營的上海高清數字電視公司總裁助理王堯處獲悉,目前交大的芯片已經從最初的芯片測試進入低成本工業化芯片階段。截至目前,已經完成近10萬片芯片流片,預計年底前這一數字將達到100萬片。 此前有消息稱,交大的芯片很難在國內量產。王堯表示,最初時存在過這種情況,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芯片已經完全可以在上海本地化流片。 王堯透露,目前支持交大技術的國內外發射機、接收機、系統設備廠家已經超過50家,并已在上海、湖南、河南、安徽等地開始試點。交大已與160家有意啟動該業務的地市電視臺達成意向。 清華自然也不甘示弱。清華大學數字電視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興軍透露,清華的芯片完全可以量產,與交大10個城市的試點相比,清華的業務范圍已經擴展到三四十個城市。其普通機頂盒只需要300元左右。 市場潛力:兩大領域顯商機 據了解,目前在移動數字電視領域存在三種標準,分別是歐洲標準DVB-T、清華DMB-T以及交大ADTB-T。據深圳力合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國40個移動數字電視運營商中,有25個使用清華DMB-T標準,有15個使用歐洲DVB-T標準。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我國仍有三分之二的電視用戶看不到有線電視,在我國4億臺電視的保有量中,只有約1.2億臺可以接收到有線電視節目,加上約8000萬臺的衛星接收終端,幾乎有2億臺電視需要通過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方式實現覆蓋。2015年我國將徹底停播模擬電視內容,即使按照10年計算,也意味著每年有2000萬臺的市場容量。按一個機頂盒500元計算,這個市場容量最高可達上百億元。 與城郊和農村市場相比,城市車載移動接收市場同樣孕育著巨大商機。國內最早從事移動電視業務的上海東方明珠一位負責人表示,國內擁有大量公交車、小轎車、火車、地鐵、飛機,芯片、機頂盒和終端顯示器潛在需求巨大。 其背后引發的廣告商機和無線增值業務更是個極具想像力的市場。業內人士表示,樓宇電視、戶外大屏商機都將被引爆。標準出臺后,分眾、聚眾的傳輸方式可能被徹底改變,傳輸成本更低更及時,為更廣泛的增值業務提供可能。 誰先受益:芯片設計制造商 在最初的競爭中誰將受益?廈華電子總工程師蘇鐘人表示,最受益的首當其沖是芯片設計、芯片制造產業。城郊和農村市場由于消費水平有限,最便捷的覆蓋方式就是在現有的電視機上安裝一個內置接收芯片的機頂盒。機頂盒企業則成為另一個直接受益的環節。 記者從廈華、海信、創維等獲悉,近期他們開始陸續接到訂單,不過芯片技術本身還不夠穩定,同時市場擴容步伐還受制于數字電視內容和發射塔的進展。 蘇鐘人表示,終端設備必需以發射塔信號的覆蓋為前提。生產廣播發射機的國內領軍企業北京廣播設備廠、北京吉兆公司等都將分得一杯羹。據有關統計,目前我國的發射塔大約有5萬多座,除新增發射塔外,現有發射塔的硬件改造也是筆不小的開銷。 與諸多硬件廠商的巨大商機相比,內容制作產業和增值業務更是一個高附加值產業。 東方明珠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業務開展初期,他們已經考慮到標準出臺后可能引發的風險,因此一直不敢大規模開拓。 他透露,標準的出臺對于東方明珠影響不是很明顯。設備已經基本收回成本,發射機也可以更改制式。該人士透露,東方明珠目前在上海的收視終端已覆蓋于公交車、軌道交通站點和水上巴士等,年底將覆蓋超過8000輛公交巴士、1萬輛出租車。 標準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一位專家表示,固定接收市場在融合標準市場化過程中所受影響尚不明顯,但對于移動市場,如果上海、北京采用了不同的調制模式,將很可能出現上海的車子開到北京就無法接收節目信號的尷尬。如果將兩塊芯片放置在一個機頂盒里,按照目前芯片10美元左右的成本計算,意味著終端設備的成本著將上升100元左右,而且兩塊芯片大量重復也是一種資源浪費。目前,清華、交大各自的芯片技術在產業化過程中還面臨諸多技術難題,將兩者融合并市場化談何容易。 王堯表示,他們與清華在產業化競爭中是一種錯位競爭。交大的技術更傾向于城郊和農村的固定接收市場;清華的技術更傾向于移動車載市場。王興軍則稱,兩個市場都是他們所看重的,針對移動車載市場,他們已經開發出融合交大、清華標準的芯片,而成本相差不大。 一位熟悉標準的專家表示,目前芯片技術還不成熟,從標準公布到全面產業化,估計還要5年時間。 上述專家透露,之前清華、交大的標準經3輪技術測試,但測試結果至今尚未對外公布。兩種技術各自優劣勢如何、誰的技術更適合移動、誰的技術更適合固定接收等問題,只有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說得清楚。如果單純依靠市場化“圈地”,最終可能造成產業惡性競爭、成本攀升、諸侯割據等不利于整個數字電視產業整體發展的后果。同時,現有的移動設備如何對接標準、時間表怎么安排等,都不是標準所能夠解決的。
 |
|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