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道路寬闊、花木蔥郁的鄰水工業集中發展區,一幢幢白色的標準廠房便呈現在眼前。走進廠房,但見機器飛轉,產品正源源不斷地傳送出來。“鄰水工業集中發展區規劃檔次之高,建設速度之快,令人稱奇。鄰水工業近年來能夠取得驕人的成績,縣政協功不可沒!”鄰水縣縣委書記如是說。
資政論談 建工業發展之言
鄰水縣資源豐富,交通及區位優勢突出。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和優勢發展工業?近年來,縣政協召開了農業丘陵大縣如何向經濟強縣轉變的研討會,提出了“工業強縣”的思路,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于2005年初首次將工業經濟擺在縣委、縣政府工作第一位。第二次是2005年4月,縣政協召集部分熟悉工業的老同志座談討論,形成了《發展資源型工業前期工作方略》的報告。縣委書記辦公會庚即研究了縣政協的建議,對全縣發展工業的工作重心和思路作了調整。第三次是在2006年1月,縣政協在七屆四次會議期間,舉行了發展工業的委員專題論談會,15名政協委員圍繞“集中發展工業、推進工業強縣”進行了發言,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評價,并迅速作出了“走工業強縣之路”、掀起“二次創業”高潮的重大戰略決策。
近交遠聯 取工業發展之經
如何推進“工業強縣”戰略的科學實效?縣政協發揮優勢,利用“近交遠聯”的形式,于2005年11月借赴重慶市長壽區參加“川渝部分區市縣政協聯席會”之機,參觀考察了重慶(長壽)化工園區、宴家工業園區,聽取了長壽、涪陵區委、區政協關于長壽、涪陵工業發展的經驗介紹,深感長壽和涪陵“立足資源、建設園區、招商引資、做強工業”的經驗值得借鑒。縣政協及時將考察情況向縣委匯報,引起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委書記游開余、縣長曾長東立即帶隊赴長壽、涪陵進行深入考察,確定了“以工促農帶城鎮,以工強縣帶三產”的工作思路,啟動建設鄰水工業集中發展區。
提出提案 指工業發展之路
面對鄰水工業基礎薄弱的現狀,如何借鑒外地工業發展之經驗,推進本地工業的迅速定位和發展?縣政協利用提案的形式,向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勘查探明礦產資源,建立工業項目儲備庫,包裝招商一批項目”等意見和建議,得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采納,縣政府在200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高質量抓好工業項目儲備,高標準建設工業集中發展區、高效益打造傳統優勢工業”等工作任務,決心實現新增限額以上工業企業8戶,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8億元,增加值6.5億元。
意見完善思路,思路決定出路。通過縣政協建言獻策,縣委的強力領導,縣政府的認真實施,目前,鄰水工業發展蒸蒸日上、勢頭強勁。隆創動力、沛鑫傘業、盛景玻纖等9家企業快速入駐工業集中發展區并建成投產,永生化工、遠翔機械、廣達淀粉、美景實業等骨干企業實現了技改擴能、增產增效、利森水泥、鴻源電化等企業產值過億元。限額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由廣安市最后一位升為第四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