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水價漲聲起 中外資本逐利萬億水務市場 本報記者 趙彤剛 石朝格 北京報道
從本月開始,山東萊蕪市居民生活用水價格由1.99元上調至2.73元,工業用水由2.47元調整為3.2元;8月25日,南京物價局宣布,計劃在“十一五”期間,將水價上漲41.3%;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也正在醞釀調整水價——— 全國各地水價“漲”聲一片,水這一曾經最不值錢的資源開始變得敏感起來。據了解,整個“十一五”期間,我國水務市場投資規模將達1萬億元,嗅覺靈敏的中外資本紛紛逐利而來。
萬億重金打造水務市場
在“電荒”、“油荒”未走遠時,“水荒”又悄然迫近。我國擁有全球7%的淡水資源,但要支撐全球21%的人口,而且60%的水資源分布在人口相對少的地方。我國水短缺和水污染問題,是世界上所有大國當中最嚴重的,而且形勢越來越嚴峻。
面對日益嚴重的“水荒”,我國政府決定重金打造水務市場,以解愈演愈烈的“水饑渴”。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日前透露,“十一五”期間,我國整個水務市場投資總額將在一萬億元以上。其中包括供水、污水處理、中水回收利用和排水、水污染防治等多個領域。建設部總工程師王鐵宏也表示,“十一五”期間,我國擬在城市水管理、污水處理、污水再利用、飲用水處理等方面投資3000億元。
而事實上,截至2005年6月底,我國還有297個城市沒有建立起污水處理廠,其中地級以上城市63個,包括人口50萬以上城市8個,市場潛力巨大。有關部門明確表示,由于投資規模巨大,引入國內民間資本和外資等多元投資是必然趨勢。
價格杠桿撬動水世界
“我國將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平穩推進水價改革。但水價改革不會一步到位,將充分考慮居民承受能力,水價調整將是一個漫長過程。”仇保興日前在第五屆世界水大會上道出了政府對水價改革的基本思路。他指出,我國將力爭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對所有城鎮開征污水處理費。
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水價上漲是大勢所趨,契合資源價格上漲主題。但直到目前,同煤、石油等資源價格相比,水價仍顯偏低。”
目前水價調整已在我國一些大中城市陸續展開,上海正醞釀年內推出新的水價改革方案。上海市水務局局長張嘉毅透露說,上海不追求單純調價,而是重在建立完善的水價機制,原則是在居民用水中首次引入階梯型水價。
雖然我國水價調整是一個漫長過程,但邊改革邊提價的趨勢是必然的。包括跨國水務巨頭在內的各方投資者,都在關注這一趨勢。
“水務基金”正在醞釀之中
日前參加第五屆世界水大會的首創股份、天津創業環保集團等公司帶來了一個消息:他們正醞釀建立“水務基金”。專家表示,水務市場資金需求量很大,“水務基金”的設立有助于企業進一步發展。水務基金一旦建立,將會改變我國水務市場的投融資格局。
“首創將用3至5年時間建立‘水務基金’”,首創股份總經理潘文堂表示。據他介紹,自2001年首創股份將發展戰略定位于中國水務投資和運營管理以來,先后投資北京市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京城水務等12個水務項目,投資總額達到60多億元,與28個城市簽署了水務合作意向。截至去年底,首創總資產為84億元,凈資產為46億元,初步完成了對國內重點城市戰略布局。
“水務投資是資本密集型產業,對資金需求很大,”潘文堂表示,我國有近萬億元的巨額水務市場,并且水務業很少受宏觀經濟周期性波動影響,收益及回報穩定,特別適合產業基金。“未來隨著首創股份擁有更多城市水務項目,在國家政策允許的前提下,將會在3至5年時間通過建立產業基金的方向去融資。”
天津創業環保集團副總經理林文波也透露,該集團也正在為建立“水務基金”而準備。盡管其未透露設立模式和資金量,但林文波表示,“預計今年年底會有結果。”
一位業內專家指出,“水務基金”的建立將會以城市為單元展開,基金數量可能會非常多。“任何一個城市的基金量都將非常大,一個中等城市僅在水網管線建設維護上的資金量就非常巨大,”這位專家表示,“但‘水務基金’建立要與水價制定相掛鉤,因為水市場是公共必需品,要防止企業為了自身利益而損害公眾利益,在這方面政府監管必須到位。”
國際資本覬覦已久
我國龐大的水務市場也吸引著國際水務巨頭們的目光。據統計,到現在為止,全球已有300多家擁有一流水處理技術的大公司、大企業和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加入到我國的水處理新產品、新技術戰略合作之中。
“中國水市場資源豐富,節水、清潔水以及水循環等方面都擁有巨大潛力,”日本水道協會專家澤秀樹表示。
英國埃爾斯特計量儀表集團公司經理嘉里文森特則表示,中國在水務市場投資如此之大,對公司發展是一個很大機遇,公司將為此改動其亞洲市場發展規劃,希望在中國水表市場、排水工程建設等方面分一塊“蛋糕”。
法國最大水務巨頭蘇伊士環境集團首席執行官舒賽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中國水務市場機制完善需要一個過程,所以蘇伊士在華投資更看重長遠利益。該公司負責對外投資的執行副總裁白瀟客介紹說,中國目前水價只包括了自來水廠和污水廠的運營費用,沒有包括巨大的建設投資費用和水資源生態費用,這與完全市場化的水價形成機制相差很遠。正是著眼于長期投資收益,使蘇伊士有信心實施對華長期投資戰略。
我國水務市場的開放,正在吸引更多競爭者加入其中。蘇伊士等跨國水務巨頭在我國市場正面臨越來越多競爭者,這些競爭對手既包括國際上的著名公司,也包括我國國內的不少快速成長的同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