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行業又在美國找到新偶像啦! 2006年,當Web2.0在中國剛要偃旗息鼓的時候,美國又一家網站火了——YouTube這個讓大家把自己制作的視頻上傳分享的網站,在不到一年時間登上Alexa排名前10位。由于Alexa排名一直被看作是判斷互聯網企業價值的關鍵參數,這自然使得國內已經低迷的Web2.0再燃戰火。于是,從視頻分享概念開始真正火爆到今天不過短短幾個月時間,但據估計,目前中國版的YouTube們已經達到150多家。 YouTube身上帶著所有現在時髦的互聯網理論: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創造內容)、互動社區、長尾、開放平臺等等,并且發生在它身上的神話也有不少:三個PayPal的前員工在2005年創建的視頻站點,不到一年的時間把流量做進了全球的前10位,占整個美國網上視頻觀看總數的60%多;YouTube上面一共有超過600萬個視頻,并且每個月增長20%;自從YouTube上線以來,網站的視頻被觀看的時間總計大概為9305年;YouTube每個月花在視頻帶寬上的費用高達數百萬美元…… 這些火辣的成就預示著資本的跟進,這也讓中國互聯網業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形成了一條從電信運營商、內容制作商、內容經紀人、P2P技術提供商、視頻搜索、富媒體廣告技術提供商、廣告代理商等完成的互聯網視頻產業鏈。盡管各個環節之間還沒來得及自我介紹,還不知道從哪兒開始對話,但大家無一例外對即將到來的網絡視頻盛宴充滿幻想。
垂涎網絡視頻行業的豈止是中國的創業公司,互聯網的國際巨無霸們也開始動手了。9月19日,微軟開始測試其網絡視頻共享服務Soapbox,并將于未來6個月內作為MSN視頻服務的一部分正式推出,希望籍此挑戰YouTube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而在微軟之前,Google、雅虎、時代華納旗下的AOL以及新聞集團旗下的MySpace都已經涉足視頻共享市場。今年8月,索尼娛樂公司也以6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視頻共享網站Grouper.com。 眾多偶像公司的介入,更堅定了國內創業公司對視頻產業的信念,以至于當面臨巨大的服務器和帶寬的成本壓力時,他們還可以瀟灑地說一句:我們現在并不打算考慮商業模式。 流量是目前中國網絡視頻網站們追求的唯一目標,畢竟這符合互聯網上已經被證實的“眼球一定有價值”的邏輯。但是由眾多“版權不明”和“未經審查”的內容帶來的流量,實在有著太大的不確定性;而當網絡視頻擺脫自娛自樂的游戲階段后,一旦進入商業化運作,用什么樣的“受眾群價值”來吸引廣告客戶掏錢,這也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命題。 實際上,網絡視頻不解決這兩個問題,幻想和自娛自樂的色彩就很難真正褪去,而真正可以從這個產業賺到錢的人也就不會浮出水面。 鏈條是健全的,但鏈條之間其實是斷裂的。每個人都雄心勃勃,但沒有人會感到勝券在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