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企業家》十月刊刊登我主持的唐駿專欄,發表評創業熱潮的冷思考。
題:創業是不可復制的
李開復從谷歌辭職,投身到創業熱潮之中。很多媒體朋友問我,如何評價開復的辭職和創業?對此我一概未作回答。其實我很關注,也引發很多思考。對開復從谷歌離職,我第一反應是他終于想明白了;對開復自己創業,我第一反應是他還是沒想明白創業的實質。就創業問題,一些想法在此和《東方企業家》雜志的讀者一起分享。
連李開復這么現實的人都去創業了,說明當下創業熱潮仍在升溫之中。這么多人熱衷于創業,甚至大學生和農民工都在談創業,仿佛創業這事像擺地攤一樣簡單。說明現在的創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創業不光靠沖動和熱情。沖動僅僅是一種情緒狀態,它不能成為工作狀態。我也鼓勵創業,我鼓勵大學生都學習馬云,但是,創業不能盲目。更不鼓勵年輕人在找不到工作就去創業。在我看來,連工作都找不到,創業就更是件可怕的事,找不到工作的人能創業,這本身是荒唐的。要知道,馬云當年創業可不是因為找不到工作,相反,他做的工作都非常好。馬云是在他有了充分的經驗積累和創業準備后,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創業成功的。年輕人都很想有自己的事業,都想成為馬云,這種志氣很寶貴,但馬云能有幾個?
如果你做過一些產品,或者某個商業模式得到了市場驗證,有一套成熟的商業模式,或者擁有某項技術,這是創業的基礎。我經常收到一些商業計劃書,其實很多都是漏洞百出,用這種項目去創業其實是浪費青春。我對創業有發言權,是因為我自己創業過。早期在美國創業的時候,社會環境和各種條件都不錯,但我也不光憑熱情,當時我手里還有卡拉OK打分技術。相對而言,我更鼓勵和欣賞那種經歷了實踐檢驗,有了豐富的行業積累之后的創業。準備到位了,其實人生任何時候都可以創業,50歲都不遲,千萬不能盲目就說創業。
創業是以結果論成敗,不是以起跑線論成敗,創業是否成功,要看兩三年后,十年后是否成功。因為創業成功的概率實在太小,一百個人一千個人創業,可能僅有一個人能成功,你是否屬于這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如果你都準備好了,那么我鼓勵你:創業吧。
現在創業熱潮中,還要特別防范一個誤區——以為創業是可以復制的。李開復可能也存在這個誤區。
李開復做了這么一個重大的選擇,投身到“創新工場”的事業,感覺上企業可以復制。在祝福他成功的同時,我卻要說,他的管理可以復制,他培養學生可以復制,但創業是不可以復制的。我曾經問過比爾?蓋茨:“如果重新再來,你還能再創立一個微軟這樣的企業嗎?”蓋茨說:“我不可能復制微軟,如果從零開始創業,我連萬分之一的微軟都做不到!瘪R云也說過,如果今天再帶幾個員工去創業,也肯定不能成功。
這就是創業的不可復制性。所以說唐駿的成功是“可以復制的”,李開復的“復制”是不易成功的。我當然也希望看到他的成功,但必須提醒他,創業是沒有規范的,是摸著石頭過河,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么,如果你能預料到,就不叫創業。企業從0到1的過程是創業的過程,這是不可復制的。企業從1到10,從10到100,到1000,再到10000是可以復制,這叫做強做大。這不是有無信心的問題,而是創業的本質。
現在IT業仍然充滿創業機會,我們仍然要鼓勵有條件的人大膽去創業,但決不是擺地攤式的山寨克隆。我相信,李開復的創新工場的理想是美好的,每年要創辦五家公司,他選擇的項目也一定是真正的創新項目。但還是要重復跟李開復說過的這句話:創業不能復制,辦一所“開復大學”才是你的偉大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