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富不過三代”
二代接班+經理人
日前,相關機構進行的一項統計顯示,廈門的“富一代”多半是知識成功者和商貿起家的老板,他們在事業發展上關注更多的是人脈積累和信息交流,這為“富二代”在創業時打下深厚的基礎。基于這種思維模式,廈門的“富二代”在創業和擇業上,更多地選擇繼承父輩的事業。
不過,在諸多“富二代”提前接班的背后,“富不過三代”、“公子哥不會管理、只會花錢”等諸多負面評價仍不絕于耳。
“對于一個強大的家族企業來說,‘富不過三代’的確是一個瓶頸,但并非無法突破。”寶龍地產少帥許華芳坦言:當代很多企業家太關注事業,往往疏忽了對下一代的培養,使家庭企業慢慢變成無源之水。但對他來說,完全有信心迎接挑戰,將寶龍建成一個百年老店,成為延續幾十代的家族企業。“接手寶龍后,公司就專門引進了一批專業素養很高的職業經理人”。
作為寶龍集團的“老臣”,劉曉蘭也向記者表示,董事長和執行總裁對職業經理人團隊非常信任,家族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并不沖突,而是相輔相成。
“現在閩南的不少家族企業,創業者年齡不小,接班人問題顯得迫切。但若現在還施行家族管理,未來肯定死路一條。”日前,廈門市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黃先志向記者表示:對于不少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老一代來說,讓他們將事業完全交由他人管理,在感情上還接受不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本土家族企業采取的“二代接班+職業經理人”模式,將是家族企業、現代企業制度博弈后比較可行的一種模式。
黃先志同時提醒民企老板,若真的有意將后代培養為接班人,首先要將自己的小孩當職業經理人來培養,并在交班前盡量先為企業打造一支職業化的經營團隊。他舉例,香港的李嘉誠,在讓兒子繼承的同時,多數事業也是交由職業經理人打理。
“當然,如果自己的孩子不愿意接班,或沒有這個能力接班,干脆就不要讓他們接班,指定他們為財產受益人即可,然后由職業經理人去將事業做大做強。”黃先志如是向記者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