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10年的努力,如今,創意產業在英國已成為與金融服務業相媲美的支柱性產業
Paul Priestman 指著銀幕上的飛機模型,告訴那些豎著耳朵在聽的中國人,他們公司正在設計的這款空客A350,乘客將被允許在飛機上“煲電話粥”。
這不是天方夜譚,Paul說從目前來看,要研制出這款飛機只需要5年。Paul來自英國一家叫Priestmangoode的創意咨詢公司,這家公司在全世界做了非常多的工業和交通方面的創意設計。
Paul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英國有很多像他們一樣搞創意設計的公司,幫助各個國家、各個公司開拓新的行業領域,發展新的業務。
“在倫敦五個人當中就有一位是服務于創意產業的。”英國貿易投資總署創意產業高級顧問Christine Losecaat告訴本報記者,英國創意產業規模非常大,對經濟的貢獻率超過7%。
創意十年
1998年,英國政府第一次發明“創意產業”這個詞匯,以描寫英國商業的創意或者創造力。
那么,創意產業為什么會誕生在英國呢?有專家表示,一方面,它是被壓力“擠”出來的。在20世紀90年代,英國經濟長期處于停滯狀態,政府和國民急于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在這種形勢下,以國際文化經濟專家霍金斯教授為首的英國專家學者率先提出了創意經濟這個概念,并將其特征概括為:以知識創新為源泉,以服務業為載體,以創造經濟價值為目標。
另一方面,英國經濟基礎雄厚,社會福利制度完善,教育發達,文化資源豐富集中,國家文化消費層次高,在創新理論和實踐方面始終走在世界時尚、文化潮流最前列。因此,英國的創意產業有著獨特的發展優勢——英國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傳統為創意和揮灑個人才能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一份駐英國使館經商處調研報告指稱,英國曾于1998年和2001年兩次發布創意產業綱領文件,分析英國創意產業的現狀,提出英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戰略。爾后,英國文體部將創意產業定義為“那些源于個人創造力、技能與才華的活動,這些活動有創造財富與就業的潛力,而潛力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生成而實現的產業”。
而在創意產業涵蓋門類的界定上,英國文體部把就業人數、成長潛力、原創性三個原則作為標準,選定了13個門類作為創意產業的范疇,分別是出版、電視和廣播、電影和錄像、互動休閑軟件、時尚設計、軟件和計算機服務、設計、音樂、廣告、建筑、表演藝術、藝術和古玩、工藝。
為了更好地發展創意產業,英國政府設立了全國性的創意產業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指導全國的創意產業,包括制定創意產業的各項產業政策、規劃創意產業發展藍圖、預算和劃撥創意產業資金等。各級地方政府相應地成立了自己的創意產業組織領導機構。
在此基礎上,又成立了各種形式的中介組織,政府向他們購買服務。這些中介組織的主要任務就是搭建政府與企業溝通的渠道,從而幫助和指導那些由個人創意行為發展起來的企業或公司,將創意產品推向市場,逐步形成市場、公司及個人多方共贏的經營活動。
媲美金融
經過10年的努力,如今,創意產業在英國已成為與金融服務業相媲美的支柱性產業。
Christine稱,創意產業之所以在英國得到如此重視和發展,一則是英國企業非常清楚創意產業能夠極大提升競爭力,二則是英國有支持創意產業非常好的基礎設施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Christine認為,創意產業受到英國的重視,并非僅僅是重視創意產業那7%GDP的貢獻率,而更多的是創意產業對于其他產業的影響力,以及對生活方方面面的影響力,對經濟的影響力!皠撘猱a業的發展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然而英國幾乎從工業革命開始就非常重視創意產業發展,到今天英國在這方面也具有非常多的經驗!盋hristine表示,創意產業不僅影響到了地球上每一個人的生活,還能影響一家公司準備把自己的總部設在哪里,影響人們選擇在什么地區居住。
根據英國文體部的統計,2004年英國創意產業創造的增加值達529.74億英鎊,其中產品大類為291億英鎊,占英國創意產業增加值的55%,服務大類為228億英鎊,占43%,藝術和工藝大類為11億英鎊,占2%;英國創意產業的就業人數為114.8萬人。
本報記者從英國貿易投資署提供的一份資料中還了解到,2005年,創意產業對英國的經濟貢獻率超過7.3%,僅次于金融服務業,還為社會提供了180萬個工作崗位。
但是,為什么英國風格的設計、英國式的外觀風靡英倫甚至全球呢?
Christine將原因歸為兩點:英國創意產業在提供服務和產品時,強調緊密與客戶進行合作,使交付的解決方案是最符合客戶要求的,最符合最終客戶要求的;英國有非常好的基礎設施,能夠對創意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中國正在成為英國創意產業中意的國家之一。很多英國創意公司負責人都表示,將加快與中國公司合作,拓展中國的創意市場。
Paul Priestmanr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公司將與中國最大鐵道車輛制造商“四方機車廠”開展一項為期8年的合作項目,幫助四方機車廠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城際高速列車的設計,并支持四方機車廠積極開拓海外鐵道車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