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年底開始,“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眾多研究宏觀經濟人士眼中的熱門詞匯。這個全新的詞匯,覆蓋了高科技發展和基礎產業的綜合式產業。
據了解,新興戰略性產業,主要來自五個領域,分別是新能源產業發展、著力突破傳感網與物聯網關鍵技術、加快新型材料的科技攻關、運用生命科學推動農業和醫藥產業發展以及空間、海洋和地球深部的探索與利用等方面。
這在眾多經濟專家看來,在后金融危機時代,政府對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決策規劃和重點扶持,將會有效帶領中國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也被稱為新一輪經濟刺激方案。同時,新興戰略性產業,也可以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目標破題。所以這更像是一個“一箭雙雕”式的戰略決策。
有關專家指出,已經醞釀和調整了很久的《新能源振興規劃》有可能成為第一個面世的方案。國家在風電、核電和太陽能等產業領域的投資已經風起云涌,未來更可能迎來數萬億元的投資機會。
去年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首都科技界大會上,通過長達1.2萬字的講話,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出了詳細的解釋。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包括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產業。
財政、貨幣、投資多方面扶持產業
有消息人士表示,在四萬億投資規劃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之后,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最終將定位為國家戰略性產業,在規劃出臺之后,國家還將在財政、信貸等方面進行多角度的大力扶持。
科技部原秘書長石定寰表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根據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創新的發展情況選擇的,當前,外部需求急劇減少,而且將來在相當長的時間也很難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
消息人士表示,在制定政策的同時,投資規模也在議定之中。其重點將是通過對于核心技術研發的投資進一步對新興產業進行扶持,如建立公共試驗平臺等。又有專家表示,這一規劃出臺后,對社會投資的帶動作用也不容小視。同時,在信貸方面,也將會增加對新興產業的支持。
石定寰認為,培育新興產業,最需要扶持的環節就是技術的研發環節。在加強研發投入的同時,還要注意相關的技術標準、產品檢驗認證標準的及時更新出臺。如果沒有技術標準和產品檢驗標準的規范,那么在大力推動行業發展的同時,容易引發一哄而上的投資沖動。
七大產業入圍規劃
據了解,目前相關產業的規劃制定都已經進入準備階段。在新能源領域,發展要突出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煤的潔凈利用等。
對于同樣入圍的新能源汽車,溫家寶表示要通過技術經濟、市場需求和經濟效益三個方面的充分論證,盡快確定技術路線和市場推進措施,推動新能源汽車工業的跨越發展。
國家新能源汽車領導小組辦公室專家組成員卞學莊說,“在我國發展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包括電池制造、整車技術、配套設施以及電動機四個技術領域。目前除了電動機的自主研發技術進展較快外,其他技術尚不成熟,尤其是包括電動車充電的加油站在內的配套設施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