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創造,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主流。”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著名經濟學家成思危昨日出席在南通舉行的2010全球創新型經濟高層論壇并作主旨演講,他指出,“經濟能保證我們的今天,科技能保證我們的明天,而創業教育能保證我們的后天。創業教育是啟動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其重要性如何強調都不為過!”
成思危表示,世界各國的競爭其實就是科技實力的競爭,而科技實力競爭的關鍵是人才實力的競爭,人才實力競爭的核心是創新能力競爭。在全球經濟競爭方式發生重大變化、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面臨轉型的關鍵時刻,發展創業教育,搶占人才的制高點,是啟動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首要就是培養創新型人才。
成思危指出,當前大力發展創業教育,有利于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有利于支持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有利于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鄉統籌,“中國人口多是壓力,但如果人口素質得到提高,多數人成為創新創業型人才,人口多不但不是包袱,而是更重要的資源。”他認為,縮小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途徑是把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而其中關鍵是解決就業問題。通過發展創業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不僅可以增加就業崗位,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的勞動者成為創業者,而且可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可續發展能力。
在應對金融危機和生態危機的過程中,世界各國都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對此成思危表示:“新的經濟增長點,一方面是用信息產業來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信息技術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交易速度,提高產品附加值和交易透明度。另一方面是發展新興產業,包括新能源產業(減少對化石能源即石油天然氣煤炭的依賴)、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包括現代信息業、現代物流業、現代會展業、現代管理業、現代金融業、現代咨詢業等)和文化產業(為人民群眾提供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而發展文化產業出口,也更有利于中國文化能夠讓世界人民所了解、所接受,消除誤解)。“不管是發展信息技術還是新興產業,都需要大量的具有創新精神的創業人才。”
成思危指出,當前我國新一輪創業大潮中存在的最關鍵問題就是人才問題。一方面,受農耕文化中“小富即安”思想的影響,全社會對于創新創業的認識不足,大多數創業者是低端、被動的“生存型”創業,仍處于低端水平。另一方面,創業缺乏產業引導,創業教育缺乏完善的體系。現在許多大學雖然開設有創業課程,但是從業教師卻大都缺乏創業實踐經歷和經驗。為此,他提倡以企業為依托,建立人才“訂貨”式的定向培養機制,通過有經驗的導師使受教育者形成系統的創業理論基礎,同時企業的參與也提高了成果產業化的比例和速度。
“沒有雞蛋就孵化不出小雞。”成思危強調“風險投資”、“天使投資”等創業融資平臺的重要性,“政府還應加強公民創新精神培養,營造創業文化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