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教育中國報告(2010)》首次發布
92.2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創業教育對創業很有幫助
創業教育又稱為企業家精神教育或自我聘用教育,是旨在培養和提高人的生存和發展能力的教育,是在失業問題日益嚴峻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對傳統“就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3月26日,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代表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在KAB年會上發布了《創業教育中國報告(2010)》。該調查是KAB創業教育(中國)研究所分別選取KAB創業教育項目和共青團北京市委創辦的“青檬夜校”作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和社會型創業教育的典型案例,以問卷調查的方式獲取個體關于創業教育效果評估的結果,并采用統計方法對問卷調查結果加以分析,以從微觀角度考察創業教育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調查顯示,《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開展的情況效果較好,得到了受教育者的認同。接受過高校創業課程教育的樣本明確表達了認可《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創業課程對創業的促進作用,92.23%接受過高校創業課程教育的樣本同意或者非常同意“《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創業教育課程對創業很有幫助”這一觀點。
李家華表示,該報告主要是依據國內創業教育尚處于發展初期的現狀及其開展研究的可行性,從創業教育對創業精神與創業活動的影響、創業教育對結構變遷的影響與創業教育對福利改善的影響3個方面分析了創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對培養創業精神效果明顯
“大學生的創業課程現在培養較多的都是一些理論,主要是營造一種創業的氛圍。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創業氛圍還很不濃厚,我去過一些學校,比如杭州、昆明等地的高校我都去過,但是大部分高校創業氛圍還不是很濃厚,大部分學生還是以就業為主,所以現在可能是通過這些創業教育制造一種氛圍,培養我們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業意識。”來自湖南大學的大學生創業者蔡靈煙這樣看待目前的創業教育。
報告中顯示,各層次的創業教育均能夠有效地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精神、提升受教育者的創業技能,而高校創業教育的這一效果更加明顯。96.83%的高校創業教育接受者認為,創業教育能夠培養自身的創業精神,88.07%的社會型創業教育接受者認為,創業教育能夠培養自身的創業精神。95.65%的高校創業教育接受者認為創業教育能夠提升自身的創業技能,86.24%的社會型創業教育接受者認為,創業教育能夠提升自身的創業技能。
李家華教授認為,產生上述結果的部分原因可能在于當前在我國《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高校創業課程的教學體系更加完善,教學組織更加有效,“這個調查結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不同層次創業教育的發展狀態不均衡,相比于社會型創業教育而言,高校創業教育更加成熟”。
促進產業結構變遷
在李家華看來,結構變遷是經濟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后危機時代我國所強調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關鍵即在于產業結構升級。按照克拉克的3次產業理論,增加第三產業在產業中所占的比重,一方面有利于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對知識勞動者的需求量。而且只有現代化的第三產業是以知識和高科技為支撐的,第三產業才具有較大的就業彈性,才可以吸納較多的知識型勞動力,也才更有利于職業結構變遷。
報告顯示,創業教育對我國的產業結構變遷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有89.46%接受高校創業教育的創業者的創業產業屬于第三產業,有92.31%接受社會型創業教育的創業者的創業產業屬于第三產業,而未接受創業教育課程教育的創業者僅有85.73%的創業產業屬于第三產業。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王艷茹通過研究發現,創業者是否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與是否接受過創業教育無顯著相關關系。在控制了創業者專業背景、接受創業教育時間等因素后發現,創業者是否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與其是否是工學專業密切相關,工學專業的學生更可能從事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
對創業者福利改善明顯
“根據我們的調查,創業者的創業活動能夠產生福利改善效應”,李家華介紹說,92%的高校創業教育接受者、21%的社會型創業教育接受者與所有未接受課程型創業者,創業前后的家庭人均收入有所改善。經過對比分析發現,高校創業教育可以通過提高受教育者創業概率而產生福利改善效應,高校創業教育接受者創業的概率達17%,而未接受高校創業教育的對照組創業的概率僅為3%;但是高校創業教育不能夠使受教育創業者收入改善程度高于未接受高校創業教育的群體。
王艷茹認為,創業教育通過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精神,提高受教育者的創業能力而顯著地提高了受教育者進行創業的概率,而創業者的創業行為有利于改善其福利水平,因此,創業教育可以通過對創業活動的影響而產生福利改善效應。另一方面,創業教育還可以提升受教育者的就業能力,從而使得受教育者通過就業行為獲取較好的經濟收入以改善其福利水平。
“通過報告可以看出,接受社會型創業教育的創業者所開展的創業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創業者的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但是這種提升作用非常有限。”李家華認為,個別接受社會型創業教育的創業者創業后家庭人均年收入有所下降,這也說明創業者的創業活動存在收入風險,而社會型創業教育不可能完全規避上述收入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