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使用分散。廣東省醫藥行業協會會長張俊修則認為,為了扶持中藥企業科技創新,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投入數額不小的扶助資金,但并未起到顯著的推動效果。究其原因,有限的扶助資金分配使用分散,“撒胡椒面”效應不解痛癢。“國家應集中資金重點選擇扶持優勢產品發展。”**********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成果轉化艱難。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較為艱難同樣也是中藥科技創新面臨的困惑。廣州白云山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德勤告訴記者,由于制藥行業的特殊性,受到國家嚴格管控,在新藥審批等過程較長、程序繁雜,往往拖延了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時機。
人才較易流失。中藥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企業,但企業面臨的內外環境又常常難以留住人才。王德勤舉例告訴記者,目前社會通行的對企業人才的評價體系仍然是沿用高校體系,以發表論文評定職稱等,但同樣的博士在企業或是高校退休后,所得到的工資福利待遇又相差巨大。這就導致高端人才常常從企業流失,企業科技創新人才極度缺失。**********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打造孵化器 增強競爭力**********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記者調查了解到,根據國家產業發展規劃,未來十年是醫藥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海內外各大藥企紛紛都在搶抓機遇。但由于科技創新的軟肋,洋中藥發揮其科研優勢呈現出與我國中藥比拼趕超之勢。
據統計,2010年,我國中成藥進出口達4.11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 ,出 口1 .93億 美 元 ,同 比 增 長18.05%;進口2.18億美元,同比增長23.71%。中成藥貿易自2008年開始持續出口逆差,2010年逆差額增勢加大。
國家藥典制訂專家組成員劉菊研指出,這就意味著,從市場份額和增長速度來看,洋中藥都顯現出比我國中藥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而近年來,洋中藥取勝的最大武器就是堅持不懈的科技創新。**********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業內人士強烈呼吁,為搶抓中藥產業的發展機遇,政府與企業應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
組建國家技術團隊。目前中藥企業科技創新都是靠企業自身組織力量完成,而科研人員又多分散在不同的科研院所,難以抱團形成合力,這種狀況是不能適應中藥現代化發展的需要的。**********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建立公共服務平臺。許多企業呼吁,政府應建立為企業提供中藥科研技術公共服務的平臺,集合社會資源,減輕企業負擔,共享科研成果。**********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國家政策傾斜扶持。廣州陳李濟藥廠有限公司董事長歐陽強則指出,藥品科技研發是一項漫長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得到政府全方位配套的政策扶持,否則就會半途而廢、前功盡棄。**********本]文]來]源]于]創]業]網 cye.c^o^m.cn版權|所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