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創新 買賣or娛樂?
“微博購車第一案”引爆網民大駐足
微博上也能買車、賣車了。這場被媒體擴大化的個體行為,是否也象征著某種全新網購方式的到來?又或者,與其說是一場交易,更像是一場全民圍觀、集體娛樂。
□ 本組稿件采寫 王凱 蔡茜瑋
微博購車
眾粉圍觀
“其實我有預感對方應該會給出回應,只是沒想到后來會有這么多人關注,也沒想到這件讓家人猶豫近半年的事,一條微博就給定了。”上周,通過微博@杭州別克瑞泰(注:此為微博名稱) “成交”了一輛1.6L白色英朗的王浩,對于自己成為全國微博買車第一人,表示純屬巧合。
王浩關注這輛車已經很久了,對性能等各方面的信息了解都很全面,也曾到展廳看過現車,基本上只等最終決定后找時間去展廳訂車了。那一天,作為微博達人的王浩在刷微博的時候正好看到了瑞泰別克4S店的官方微博,便試探性地直接向“@杭州別克瑞泰”發微博,詢問“能否在這里成交”。王浩說:“當時就有預感,只要對方關注這個平臺,并且經常在更新,就一定會做出回應。”果然,幾分鐘后他就得到了答復。
緊接著,意料之外的事來了,越來越多的粉絲開始圍觀他與瑞泰別克店的微博交流過程,轉發和評論數量不斷增加,圍觀粉絲隊伍的逐漸龐大,使這件事引發了轟動效應。而且,圍觀的粉絲中不乏相當數量的媒體官方微博和汽車界業內人士,這也讓杭州瑞泰別克更加重視這“第一案”。網絡時代各種水到渠成的條件,促成了王浩變身“微博買車第一人”。
微博買車
炒作之嫌
網絡購車其實已不新鮮,早在去年12月,吉利熊貓便聯合淘寶網以拍賣的形式做了一場盛況空前的“預演”,專為網店提供的300輛吉利熊貓轎車,上線不到1分鐘即被搶購一空。隨后,吉利又在第一時間追加了200輛同款熊貓車,也在3分鐘內售罄。在這場轟轟烈烈的競拍之后,我們很好奇吉利熊貓的淘寶旗艦店接下來如何擴大戰果。但相關負責人坦言:“真正的網購沒那么簡單,還有一大堆事情需要協調。”
除了吉利在國內的嘗試,通用汽車也曾在巴西建立網絡直銷,客戶可以直接在線從廠家處訂購車輛,并在線完成支付。因為在線銷售的價格比市面上便宜不少,也吸引了大量顧客;但因為種種原因,運營10個月后悄無聲息地結束了。雖然最后的收尾多少有些無奈,但無可否認的是吉利和通用的“觸網”都在一定程度地提升了品牌的影響力。可以說,所有類似王浩這樣的“網購”,并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網絡交易,只是某種網絡營銷手段而已。在賺夠了眼球之后,買主還得走一遍所有線下購車要走的流程,至于“微博購車”究竟有沒有給車主帶來更多的優惠,只有車主知道。
相比與傳統的廣告營銷、短信和電話邀約等方式,微博顯得更有意思也更公開化,雖然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網絡交易,但多樣的營銷方式給我們帶來了更多新的樂趣。至少我們可以圍觀,至少看到了某種趨勢。
網絡購車
誰吃螃蟹
如果說王浩的微博買車行為還不算真正的汽車網購,那阿麥同學的網上購車,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網購了。花了半年時間,阿麥從ebay上購得日產跑車一輛,賣家是遠在太平洋那端的美國經銷商。
從在ebay上搜到心儀車輛的興奮,到其間競拍、交易過程的曲折,阿麥坦言這螃蟹不太好吃:“淘寶上東西買了不少,隔著半個地球買車還是頭一次。”車子是在ebay專門的汽車網購頁面搜索到的,當時競拍起價是8800美元,經過一周的競拍,阿麥以超過10000美元的價格最終拿下,在支付了250美元的定金后,跟賣家確認購買并支付了余額。“這個過程很糾結,在國內買東西時騙子的傳說聽得多了,不免也擔心發生錢匯過去后賣家人間蒸發的情況。因為我的那個賣家的信譽較高,最后還是咬咬牙,選擇相信ebay paypal(相當于支付寶)的保障系統和賣家的信用度。事實證明,這樣的擔憂在比較完善的保障體系下有些多余。”
除了對賣家信用的擔憂,需要擔憂的還有車子本身的質量。阿麥告訴記者,最佩服的就是國外完善的一些認證系統,就如這次買車,ebay就給出了一份和汽車VIN號(車架號)相關聯的官方記錄單,包括從出生開始的車檢、事故、維修等相關記錄。國外的數據庫都是全國聯網,比較完善。這樣,從記錄單就可以確定車子是否有問題。因為人在國內,支付完成后阿麥又花了3000多美元雇了物流公司幫忙提車和發貨至國內,后者公司同樣由ebay提供。
對于整個過程,阿麥說:“雖然時間有點長,因為要托運至國內又增加了許多環節,包括廣州海關的許多繁瑣手續。但在國外的整個交易過程還是比較清晰和值得信任的。我認為,完善的運轉流程和保障系統,是網購的前提。”
點評
吃螃蟹,光憑膽大遠不夠
從吉利熊貓到奔馳S級mart或其他眾多車企的觸網,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人們對于網上買車充滿了渴望,短短幾年僅有的網購經驗告訴我們,網絡購物的最大好處就是便宜。而之前包括王浩微博買車在內的幾次實踐證明,所謂的網購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便宜,而網上競拍后的一系列繁瑣過程更可以讓你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還不如直接到展廳下單爽快。
于是,我們悄悄發現,汽車網購其實已成了網絡團購,即一群人在網上以數量多的優勢跟經銷商談一個更低的價格,然后集體面對面交易。網絡,僅扮演了“集結號”的角色。
“汽車作為商品在國內畢竟遠遠沒有形成快速消費流通的現象,它往往是以一個家庭的“大件”的形式出現。而我們買大件,當然是要“眼見為實”,這樣的購買習慣目前足以讓汽車網購止步不前。
其次,即使是阿麥這樣夠大膽的網絡買家,也一樣擔心賣家的誠信問題以及產品的質量問題,何況目前我們更沒法像美國ebay那樣提供每一輛車的身份記錄。這個龐大的數據也不是一年半載就能形成,要實行牽涉到方方面面數不勝數。
所有這些,以及誠信的缺失、產品和支付方式上保障體系的不完善、物流渠道和購物習慣等問題都告訴我們:網上買車,網購尚未成功,微(博)購尚且遙遠。媒體的炒作不能代表某個時代已經到來。而今這行情,不如搞點網絡團購更顯靠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