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秒殺”這個網游術語演變為一種網絡促銷方式,也就催生了網絡“職業秒殺族”這種特殊職業——他們沒有自己的商品,只是專門代人搶拍數量有限的商品,或是限時秒殺的商品,然后收取一定的代搶費用,賺一些俗稱的“辛苦錢”。
如今,隨著不少實體大商場的黃金周促銷也打出了秒殺的廣告,這種限時、限量的方式越來越深入人心,成為一種普遍現象。而“職業秒殺族”的業務范圍也隨之升級,誕生了新一代的“職業折扣族”和職業“黃牛族”。從他們的經驗來看,也不失為一種生財之道。
初級版
“職業秒殺族”
特點:在大型秒殺活動中代客戶搶拍,一般每件收費10~50元,“孤品”價格另算。
如果你是資深宅女兼網絡淘寶一族,你應該知道網上有這么些神秘的店鋪:它們不像“小蟲米子”等大店一樣出名,信用等級也遠遠沒到“金冠”;打開它們的網頁,在售的商品寥寥無幾,如果不知道的買家逛到,還以為只是不知名的小店。這些“流傳”在小部分群體中的“神店”,每次上新品都是以個位數計算,想要搶到非常困難,于是就有這么一群忠誠的粉絲,一到上新品時段就會守在電腦前不斷點擊和刷新,進行搶拍,誰搶到就是誰的。這個時間非常短,沒有經驗的人往往可能還來不及出手,參與秒殺的商品就會被拍完下架了。記者近日在淘寶網上就參與了某商品的秒殺活動,秒殺時間是下午3點,從2點57分開始便不停更新網頁,網頁上顯示“即將開售”。當時間剛好顯示3點的時候,刷新網頁顯示當前系統繁忙,請稍后再試。等重新登錄進去的時候,網站上提供秒殺的商品早已售空。
網上“秒殺”分為兩種,一種是上述這種上新品數量非常少但粉絲眾多的,其中又以“孤品”最難拍;另一種則屬于低價搶購的行為,由于所有參與秒殺的產品都是以不可思議的低價呈現,因此搶購者也甚眾。當“秒殺”這個網游術語演變為一種網絡促銷方式,也就催生了網絡“職業秒殺族”這種特殊職業。現在連不少實體大商場的黃金周促銷也打出了秒殺的廣告。這種限時、限量的方式越來越深入人心,成為一種現象。但是隨著“職業秒殺族”的涌現以及“秒殺器”的使用,秒殺對普通消費者正逐漸變得遙不可及。
和普通人相比,“職業秒殺團隊”秒殺成功率要高得多,據稱“成功率一般在80%以上”。一般“代搶”要參考商品數量、收藏人數等,收費一般是幾元到十幾元不等。記者從淘寶上一個“代搶代秒”商家了解到,成功秒到商品后交易就算完成,至于委托人最終是否購買搶來的商品就與他們無關了。如果秒殺失敗,他們再將費用退還給委托人。Lily就是某“職業秒殺團隊”的一員,據她介紹,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就開了一家小店,平時比較清閑,于是成為最早的“職業秒殺團隊”的一員。“我現在的旺旺群(專屬淘寶的一種聊天工具,和QQ類似)就200多人了,都是曾經幫他們搶拍過的客戶。”據Lily介紹,一般人沒有時間也沒有技術守在電腦前面搶拍,寧愿給幾十元讓“秒殺族”幫拍了事,“譬如一件羊絨大衣3000元,秒殺打5折只要1500元,但是限量只有30件,我們收費30元,也比拍不到劃算吧?”
Lily笑言,“職業秒殺族”主要拼的是電腦硬件以及人脈。首先,確保你的電腦配置和網速在眾多買家中處于先進水平,盡管不同配置帶來的速度差別并不太大,但往往0.01秒就是勝負的分界。其次,“秒殺器”也要倚仗團隊,團隊越強大,幫拍的人越多,搶拍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盡管為了阻止秒殺器的泛濫,各大網站最近都推出了一系列打擊使用秒殺器的政策。淘寶網禁止銷售秒殺器,宣布刪除了賣家掛在網上銷售的秒殺器軟件,犯規的賣家不得再申請搞秒殺活動。但類似淘寶的這種措施到底有沒有用,Lily的觀點代表了很多人的態度,由于從數據提交到完成提交也就是幾秒鐘時間,所以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無法完成對數據的自我校驗,因此也無法判斷到底是誰在使用秒殺器,也就是說根本沒有辦法阻止秒殺器的使用。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