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嶺鎮已經成為皮具業的一個“傳奇”。
這個戶籍人口僅7.3萬的小鎮本是無皮之地,如今聚集了30萬皮革皮具業從業者,目前共有生產型企業8000家,18000多家經營性商戶,每年創造200億元產值,被稱為“中國皮具之都”。
作為廣東省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首批27個產業集散地之一,獅嶺皮革產業近年來加快了打造產業集群和品牌集群的步伐。
獅嶺鎮鎮長羅勇向本報記者介紹,在海外需求萎縮,國內出口受挫的背景下,2011年獅嶺鎮外貿出口達到5.54億美元,同比增長25.38%,增速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世界皮具看中國,中國皮具看獅嶺”,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逆勢增長
“從最初的皮具手工作坊,到前店后廠,到形成產業集聚地。獅嶺皮革皮具產業的發展歷程是中國皮革皮具產業的一個縮影。”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所高級經濟師葉嘉國評價。
20世紀70年代末,獅嶺皮具產業萌芽。2000年,獅嶺開始實施廣東省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工作,開啟產業轉型升級之路。2011年,面對低迷的歐美經濟,及慘淡的皮具市場,獅嶺鎮實現了逆勢增長。
據本報從廣州獅嶺皮革皮具產業研究中心獲得的數據,截止到2011年,近五年來,獅嶺地區生產總值達85.19億元,年均增長47.7% ;外貿出口增長了4.73倍,總額達5.54億美元,年均增長94.7%。
訣竅在哪里?
葉嘉國認為,“獅嶺通過轉型升級,實現了由產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由產品經營向資本經營、由個體經營向聯盟經營的‘三大跨越’。與此同時,也實現了由產業集群向品牌集群、由產業經營向地區經營、由經濟獅嶺向文化獅嶺的‘三大轉變’。”
目前獅嶺已建立獅嶺(國際)皮革皮具城、獅嶺五金龍頭市場等為代表的中國最大的皮革皮具專業市場群落,并擁有完善的技術創新和產品檢測體系。
在研發方面,一般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在獅嶺有了新內涵。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各種經營業態的皮具板房設計工作室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在獅嶺鎮楊赤大道沿線。皮具行業的迅猛發展極大地刺激了對皮具產品的研發設計需求,引得各路資本紛紛進入獅嶺皮具研發設計外包服務領域掘金。”紅蘋果皮具設計資訊服務平臺總經理馬海軍對本報表示。
葉嘉國認為,目前獅嶺皮革皮具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中高端,不僅是我國皮革皮具行業產業鏈最完整、產業配套能力最強、品牌最為集中的地區,也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皮革皮具生產、銷售、研發基地。
經過多年的發展,獅嶺皮具遠銷中國各地及海外136個國家和地區,交易量居全國首位,獅嶺已成為全國主要的皮具生產基地和皮具原輔材料集散地之一。
謀求外貿話語權
“獅嶺皮具生產雖然產量和交易量在全球都是最大,但在標準和價格方面一直缺少話語權。”羅勇對記者說。
獅嶺鎮提出了通過制定“獅嶺標準”和“獅嶺價格”,謀求更大的外貿話語權的目標。
目前,國家皮革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獅嶺,加強監測技術和檢測方法的研究開發,這為“獅嶺標準”的制定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在“獅嶺價格”方面,2012年10月,中國皮革網的皮革電子交易中心平臺正式在獅嶺開盤,其推出的皮革交易指數,為全球首家,近期,皮具成品電子交易平臺也即將正式投入運營。
另外,獅嶺還大力利用產業集群效應,堅持低碳發展和總部經濟兩條腿走路。
皮具皮革歷來是高污染行業,為順應海外市場綠色發展要求,獅嶺一方面淘汰了一批不符合整體發展的中小企業,提高產業門檻,另一方面倡導循環經濟,發力箱包產業鏈中無污染或污染較小的環節,發展低碳產業模式。
對于獅嶺皮革皮具后續的產業升級之路,羅勇稱,2011年以來,獅嶺已開始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及現代服務業,鼓勵設立企業總部、研發中心、檢測中心、營銷中心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