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支付“一統江湖” 三五年內尚無可能?
不可否認,移動支付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但是它會有個逐漸替代的過程。
“三到五年內不太可能。”上海銀聯電子支付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戰平說,首先,從央行方面來看,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發行的銀行卡才全部為金融IC卡;其次,從移動互聯網角度來看,要看POS機如何定位,不要一想到POS機就認為是傳統的拉卡設備,其實POS機形態有很多種,它實質就是一種專用的收單工具。
他還認為,移動支付從標準制定到具體執行,以及安全問題等,都還需要一個過程。“未來在部分小額、遠程交易上可能會被移動支付替代,但還不可能完全被取代”。
作為一家專注于手機支付業務的企業,錢袋寶董事孫江濤認為,目前移動支付還只是對整體支付體系一個重要補充,要取代傳統支付模式,這條路可能還比較長。
易觀國際分析師張萌向記者表示,目前移動支付仍處于起步階段,各種移動支付技術和解決方案仍處于探索階段,需要通過不斷的嘗試進行改進,移動支付的用戶習慣、應用市場等都還需要培育。
此外,一些業內人士還認為,實現“三位一體”需要依賴于大量具備NFC(近場通信)功能的POS機及手機的普及,這些都還有待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
第三方支付能否主導移動支付產業?
據支付寶統計,11月11日當天,通過手機等無線設備支付訂單筆數共有近900萬筆,為去年的5倍,在整體支付中的占比提高到8%以上。“無線支付是未來發展趨勢,也可能是未來最大的一個創新點。但無線支付現在還處于 百家爭鳴 階段,沒有說哪家已處于絕對領先地位。”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江朝陽說。
移動支付戰場的“鼓點”正越來越密集,“蛋糕”正快速做大。比如,匯付天下整合創新的移動支付應用和終端,已構建“移動出行、移動理財、移動消費”三大領域的一體化、移動支付平臺。以移動理財為例,匯付天下的平臺已連接32家主要銀行,支持48家基金公司的900只基金產品的交易,移動理財客戶端的下載量已突破50萬次。
周曄認為,第三方支付主導的移動支付擁有一些核心優勢。第一是定制化,以移動平臺的交易為導向,第三方支付可以根據產業鏈的資金流向提供定制化應用場景的移動支付服務;其次是平臺化,第三方支付可以發揮平臺化效應,實現便捷的跨行支付結算,打通金融機構、移動運營商、用戶、商戶等產業鏈各環節的資金周轉;還有是創新,以傳統互聯網支付積累的經驗為基礎,第三方支付整合了云計算、位置服務、大數據、物聯網等前沿信息技術,實現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金融支付創新。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電信運營商、銀聯和第三方支付企業將通過對細分市場的資源整合,逐漸取得差異化市場的領先地位,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競合發展過程中形成三足鼎立態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