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開放性作為安卓平臺的優勢,牢牢吸引著用戶、開發者、廣告聯盟,甚至連SP和CP公司,也瞄準了這塊熱土。但開放背后,看似龐大繁榮的安卓生態圈卻亂象叢生。無明確行業規則、無相關部門監管的安卓市場,APP們濫用權限、私自收集用戶隱私、垃圾短信泛濫、惡意插件扣除話費等問題頻頻發生。
與管理已相對規范的互聯網相比,移動互聯網亟需制定權威行業規則,那么,誰該來給移動互聯網發牌照呢?
用戶的煩惱
不請自來的垃圾短信和廣告彈窗
“在機鋒網上下了幾款軟件,裝了之后,手機狀態欄頻繁彈出廣告窗口,而且不斷收到各種垃圾廣告短信。這種廣告彈窗一天好幾個,連看QQ消息狀態欄都給擋住了。而且這些廣告怎么按清除都沒用,必須要點擊觀看。”
名為“低調”的網友對《IT時報》記者表示,無奈之下,他決定將應用全部卸載排查“真兇”,“按照安裝順序一個一個卸載,最后發現是一款盜版的《爆破小鳥》,把它卸了之后就清靜了。”
與“低調”不同的是,作為安卓開發工程師的小民,采取了更加徹底的辦法。“我現在用的是改版過的系統,在軟件安裝和使用過程中都會有權限確認的提醒,我幾乎都選擇了‘否’。”小民對記者表示,平時在使用過程中,他會把如網絡數據、短信、通訊錄等權限全部禁用掉,避免被某些APP私自訪問。
不過像小民這樣的高端手機用戶群體畢竟只占極少數部分,更多的普通用戶仍無奈地為彈窗廣告和垃圾短信頭疼,與此同時,一些惡意APP也越發肆無忌憚。一位安卓開發者對記者介紹,有些APP甚至可以在鎖屏狀態下,從后臺調用電話和短信功能,“用戶根本毫無察覺。”
安卓生態圈亂象
亂象一:各路人馬興風作浪
“廣告商和廣告平臺私自收集個人信息,已經成了業界的默認規則,這些用戶信息的處理方式通常有兩種。一種是以1個號碼1角錢的價格賣給短信群發平臺等渠道,可以立即套現;如果不急著套現,廣告商和平臺可以將這些信息做數據分析和短信推送,通過短信渠道給用戶發送廣告信息,實現更加精確的廣告投放。”某位匿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安卓巴士創始人chino的證實。而某位廣告主則對記者表示,“通過短信渠道推送廣告的成本是5分錢/條,但最近風聲比較緊,要開始嚴管了,收集用戶信息的這些業務圈子里都停止做了,大家在避風頭。”
與暗扣費APP制作方相比,廣告主的各種手段則顯得有些小巫見大巫。“廣告的利潤率比較低,但加入‘SP暗扣代碼’做APP,快的話一周就能回本,收入輕松過萬。你將插件打包到APP中,可以在短信PUSH或者網盟平臺去推廣這些APP,很快就能起量,好的話每天下載量能到數萬。”一名從事SP業務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做SP暗扣業務是一本萬利的生意,而且內置的扣費插件可以使用更改簽名的方式繞開手機安全軟件的查殺。
不僅是廣告商和SP們在興風作浪,就連第三方市場,也是魚龍混雜,不少平臺也參與了這個利益鏈條,甚至有些平臺直接由廠家開發。N多網創始人陳翀對記者介紹,某些第三方平臺也勾結其中,成為了暗扣費APP的落地平臺。
“目前有些第三方平臺是APP開發商和SP企業刻意開發的,個人如果沒有公司在后面支撐,通道和推廣的成本都無力承擔。”此外,陳翀表示,搭建第三方平臺本身沒有技術難度,造成了很多不正規平臺中盜版軟件和惡意APP泛濫。而據一位業內人士對《IT時報》記者透露,一些第三方渠道推廣“暗扣費APP”的成本在1.5元左右,而且這其中還可以有回扣,甚至虛報數據。
亂象二:APP權限管理被過度濫用
雖然在國內安卓軟件的免費模式下,安卓開發者不可避免地要通過廣告來賺取成本和盈利,廣告主也喜歡精準模式的投放。但在無人監管的市場環境下,“開發者——SP業務公司/廣告主——第三方平臺”這樣一條以安卓平臺為生的生態鏈,卻漸漸走向了異路。
被過度要求的APP權限
不少用戶在安裝一些APP時會發現,如一款美食APP,也許除了要求知曉你的位置信息外,還會提出“可以讀取/刪除SD卡”、“可以讀取所有通訊錄”等并不相關要求,不同意,則無法繼續安裝下去。這樣一來,手機還屬于自己嗎?
安卓工程師“但丁不淡定”(網名)表示,目前從技術手段上實現讓用戶自主選擇安裝權限,是完全可行的。“谷歌提供的原生安卓并沒有提供關閉權限的功能,但這些需要可以通過第三方軟件來實現,有一些安全軟件內置了權限管理功能,用戶可以控制軟件的網絡、短信、通話權限。這些對專門做權限的開發者來說并不復雜,也就是那么幾行代碼。”
可惜,“過度要求權限”的現象在APP中已然泛濫。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在APP市場,很多廣告主、廣告聯盟、開發者都在濫用權限收集隱私信息,甚至有些SP業務公司利用相關權限留下后門,通過后臺插件進行惡意扣費等行為,這已經成了安卓廣告平臺上的畸形現狀。但安全軟件又相對滯后,這使得用戶有點無所適從。
“安全軟件在收集到病毒樣本后,才能添加入病毒庫中,在手機上掃描出來。但現在病毒和插件制作方在發布前都會用主流的安全軟件先掃描,如果被查出來,只要更換簽名程序就可以躲開查殺。”金山網絡反病毒工程師李鐵軍對記者解釋,殺毒軟件始終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病毒出來后才能對其進行辨別和查殺,手機也是如此。
權限問題引起谷歌等重視
所幸,APP濫用權限的現象正在逐漸引起重視。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像360手機衛士、LBE安全大師、手機毒霸等已經有了相應的權限管理功能,用戶可以通過這些軟件針對性地關閉掉APP的部分權限,而且部分系統已經可以做到在APP應用安裝和運行的過程中,按實際需要進行選擇性授權。
“谷歌新出的4.2系統,在安裝APP的時候集成了詳細的權限顯示信息,這個在之前的版本是從來沒有過的。它會顯示用戶所安裝軟件所需要的敏感權限,比如聯網、GPS這些權限會按照分類詳細顯示,讓用戶自己抉擇。比如一個游戲要求短信權限,那就代表有扣費信息,用戶可以拒絕安裝該游戲。”深度OS安卓開發工程師陳磊透露,谷歌已經逐漸開始重視權限安全,而且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但讓用戶自主進行權限管理,仍有不小的難度。李鐵軍表示,雖然市場上有分析權限類的第三方軟件,可以有選擇性的進行關閉,但這對用戶的要求比較高,“只有對安卓系統比較了解的高端用戶才能判斷是否應該關閉權限,普通用戶根本難以分辨。從長遠來說還是要國家有關部門明確規則,讓市場規范健康的有序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