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對國內網上零售市場來說,確是個忐忑跌宕的一年。一方面,以蘇寧為代表國內線下連鎖零售企業、百貨公司,相繼在互聯網電商市場高調布局、發力,與相對比較成熟的網絡零售企業展開正面競爭。價格戰此起彼伏,以至于天朝也不得不出手干預;另一方面,在殘酷的線上與線下,網絡直銷(B2C)與網絡平臺(B2C平臺)大混戰中,天貓/淘寶締造了一天191億人民幣銷售額的歷史紀錄。十分明顯,網絡銷售撼動了傳統線下零售企業幾十年建立的渠道壁壘。
踏入2013年,是時候分析一下當下網上零售市場的環境,展望一下今年的行業運營基調,并給互聯網電商創業或準創業者提供一點參考。
記得年初曾有人在微博上問,為什么京東的影響力遠遠不及淘寶天貓? 我當時在微博上說,京東倒了,消費者可以去其它網站購物;但如果沒有了淘寶/天貓,受影響的更是一大批依賴淘寶天貓平臺為生的經營者。這個影響力不是當下中國任何一個網站可以相提并論的。
的確,2013年最明顯的行業變化,或者說通過光棍節的業績提升變得更加明顯,應該是網上零售業基本上分成了淘內和淘外二大部分。淘內就是指淘寶天貓體系(簡稱淘寶系);淘外就是指包括京東、蘇寧等其它所有的網上零售體系。從業績上來看,淘寶系占國內1.3萬5億網銷市場52%的銷售額。更厲害的還有,至今,淘寶網上公布的注冊合作伙伴超過700家,涉及從商品出廠銷售到商品送達客戶手上的每個環節,包括淘寶經營培訓和淘寶數據分析、商品照片拍攝到委托運營。曾有人問網站的粘性是什么?我說網站最大的粘性就是用戶的使用習慣!淘寶通過這700家注冊服務供應商(當然還有更多的沒有注冊)為全國幾十萬甚至百萬級的商家、個人商戶服務,培養他們在淘寶網的經營習慣。當你在說直通車、聚劃算的時候,你已經不知不覺地掉進了淘寶的商業陷阱。這就是文化。看不見,但感受得到。再三,淘寶系從自己積累的消費用戶優勢開始,并逐步向零售業全流程擴展,不說以前的支付寶,現在還推出了商戶小額貸款服務,物流寶服務,并于今年一開始便公布了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CSN)項目計劃,等等。正如我在淘寶公布CSN第二天在微博中說的,中國的國情(這里指淘寶的現狀)很可怕。可怕在于所有的資源太集中了。接下去的話就算不說,相信大家都會明白!
電商、網銷已經是驗證了的渠道,但也不需要神秘化。對于生產型的傳統企業,如果你準備進軍互聯網,不妨可以先考慮一下淘寶,相對來說不需要技術開發,起步成本低。而且有大量的服務供應商可以咨詢、并提供服務。淘寶系和其他網絡零售企業的開放平臺,是傳統消費品制造商進入互聯網銷售的最佳起步點。
第二,雖然2012年是B2C網站保守、精細化運作的一年,但這并不妨礙有實力的網絡零售企業繼續在行業的深挖和并購擴充。俗話不是說么,行業低谷就是行業再生的機會。國內大型的網落零售企業相繼在物流、金融等領域投入大量資金著手建設,或是在行業內尋求并購的機會。顯然,這些大型的網絡零售企業,正試圖把自己的行業優勢,從某一個點,向全業務鏈擴展。從點對點的競爭,全面轉向全方位的競爭。淘寶系上節已經說了,淘外呢? 京東不斷融資,試圖把在線交易平臺的優勢,進一步擴展到倉儲和全國性的物流配送服務。同時,京東也推出了針對供應商的小額貸款服務,并收購了第三方在線支付服務公司;蘇寧把自己線下的供應鏈優勢,整合到線上,繼而以網絡銷售,帶動物流、金融貸款等服務的展開。蘇寧甚至還收購了紅孩子,進一步擴大用戶基礎,同時拓展網銷商品品類;國美在線和庫巴的也將全面整合;騰迅同樣面臨著體系內多個網絡零售業務的整合問題,如果今年其中一家在業績上能夠領跑的話,等等。
顯然,整合、發力,無疑是2013年大型網絡零售企業的業務重點。整合是什么?整合就是消化,并打通各項業務,然后在更成熟完整的業務環境基礎上再發力。對互聯網企業來說,整合甚至也可以理解為系統對接。系統對接可以說是整合成功的標志。否這1 1不就是2么,有什么值得你付出那么高的溢價,把其他公司收購回來呢?在2013年,如果一家企業的最高領導不理解技術,那么它必須有一位對技術非常了解、且具有高度商業思維的專業人士協助他,否則,這家公司不進則退。互聯網滲透生活,現實的說,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是:除了吃飯和睡覺,你的生活已經離不開系統和應用。不虛,非常現實!
和我2012年初總結展望的一樣,大平臺運營的門檻已經很高了。對于有志于互聯網電商行業的企業,如果你有小而美商品,你可以嘗試自建平臺,和社區運營相結合做營銷。小而美雖然不是主流商品(否則就不是小而美了),但小而美的特殊商品特征,具有一定的市場定位,能夠快速挖掘特定的客戶群。
除此以外,個人還有以下二個觀點供大家參考:中國的網絡零售市場非常的大,其實可以包容很多的業務形態,網絡直銷(一般理解為B2C模式)、網絡銷售平臺(類似天貓,或淘寶);可以是團購,或閃購;可以是供應商定價,或消費者定價(一般理解為C2B模式),等等,每種模式都有存在的空間。但是,這并不是說每個行業都能容納C Ye幾百、甚至幾千家同質化的商業實體的競爭。所以大家不要盲目看到市場的空間,更要看看自己是否有建立業務的資源優勢,或創造這種優勢的能力。但不管哪種模式,你最好先有拿得出手的商品,別忘了電商的本質是“商”,即商業活動,商品交易,網絡對多數商家來說等同于渠道。
其二,不要過度糾結于電子商務“X2Y”模式,網絡零售應該對應于“消費品”,在某些場合甚至可以把“消費品”批發、分銷納入其中。因為網絡銷售的特性,客戶對象是模糊的,而且網上零售運營的發展趨勢,已經接近、甚至覆蓋到了商品出廠的那一刻。“消費品”的最終的使用者是個人,而與“消費品”相對的是“工業品”或“原材料”,最終的使用者是企業。似乎這樣更容易說明商業購買行為的本質。歡迎大家共同探討。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