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哈佛商業評論》報道,哈拉爾德(化名)是一位頗具潛力的職場高管,在歐洲一家知名化學公司擁有15年的工作經驗。最初他不過是公司塑料部門一名產品經理助理,不久被調去香港,參與塑料部門新建亞洲業務中心。隨著那里的銷售業績一路飆升,他很快被提拔為銷售經理。3年后,他被調回歐洲,擔任分管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的營銷總監,管理一支80多人的專業團隊。他的晉升之路并未止于此,之后,他升為公司聚乙烯部門的營銷副總裁,負責多個產品線及相關服務,手下員工近200人。
如此多年的輝煌經歷,最終將哈拉爾德帶向了又一個職業高峰——出任集團塑料樹脂子公司的“一把手”,管理公司遍及全球的3000多名員工。公司精心安排,為他配備精兵強將去負責一塊規模不大但蒸蒸日上的業務。公司希望他能借此機會超越銷售與市場的思維,從復雜問題或危機中跳出來,依賴經驗豐富的團隊去駕馭整體、放眼全局,從而進入一個更高的領導層面。公司如此安排可謂用心良苦,但僅僅數月,這個新職位就讓曾經一帆風順的哈拉爾德備受煎熬。
哈拉爾德的故事具有典型意義。從一個部門主管(管理者)到公司領導(領導者),是職場中人一次重要的職位升遷:開始跨部門管理多個業務版塊,第一次負起盈虧責任,但這一轉變過程令許多人飽受艱難和挫敗。常言道,高處不勝寒,但“寒”從何來,“寒”在何處?
為此,我們訪問了40余位高階管理者,既包括潛力無限的管理人才與高級人力資源專家,也有首次成為領導者的人。
一系列訪談和研究的成果顯示:優秀的管理者要成為稱職的領導者,必須在領導重心與核心技能方面做出一系列調整,必須經過重重風暴,涉過條條險灘,最終才能實現質變。
我把這一過程總結為“7種質變”:從專才到通才、從分析者到整合者、從戰術家到戰略家、從泥瓦匠到建筑師、從被動者到主動者、從急先鋒到外交家、從踐行者到倡導者。
而哈拉爾德像很多職場新星一樣,在經歷這些蛻變的過程中麻煩不斷。究竟有哪些麻煩?我們不妨跟隨哈拉爾德逐一去探個究竟,看他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意外、如何妄自揣測、如何在自己的時間與想象力被侵蝕時拼命反抗、如何無知無畏地做決定、又如何從種種昏招中學習并成長。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