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眾籌”引爆草根創業 “看起來”很美卻暗含風險
央廣網財經北京5月7日消息(記者初日)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從眾籌出唱片,再到眾籌開飯店,眾籌融資正在顛覆傳統的創業路徑。所謂眾籌,就是大家籌集資金,俗話說湊份子。因此,幾小時融資幾十萬的案例比比皆是,草根創業熱情也被眾籌引爆。然而,眾籌爆發的背后,隱藏的風險是否也在積聚?監管的滯后,眾籌會不會重蹈P2P網貸亂象?
眾籌引爆草根創業熱情
成都人唐建光想在北京開一家地道的串串店,他通過微信在朋友圈眾籌,不到兩個小時解決了資金問題。
唐建光:5月3號的晚上7:06分我發出了一個說明書,我們的目標是眾籌40萬,2分鐘后,就有第一個響應者。隨后在兩個小時內,有41.7萬元匯進來。到了10點鐘,已經有50多萬的認購。
這個最初藝術家為創作籌措資金的手段,現在已經演變成初創企業和個人籌資的渠道。
雷雪霞,一個在杭州的學生,看到唐建光的招股方案,毫不猶豫地給串串店投了3000元。
雷雪霞:這樣一個機會,可以花很少的錢,就真實體驗一下到底眾籌是什么,我當時就報名參加了。即便這個錢最后賠掉了,我從中收獲到的要比這個有價值的多。
投資門檻低,公眾直接參與,加上P2P的屬性,讓眾籌從國外風行至國內。很多人熱衷眾籌,更多懷有創業夢想的人把眾籌看作實現夢想的捷徑。“嘀嘀打車”就曾在股權眾籌平臺天使匯上完成1500萬融資。天使匯的CEO蘭寧羽說,通過眾籌融資最重要的是人和事都靠譜。
蘭寧羽:你的團隊很靠譜,你所做的事情真正能切中用戶的要害,有足夠大的空間,能夠持續發展,已經有產品的原型、客戶的驗證、可行的計劃,等等。
“看起來”很美 卻暗含風險
嗅覺敏銳的互聯網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不少眾籌平臺,眾籌網母公司網信金融CEO盛佳說,一些看起來很美的眾籌項目其實暗含風險。
盛佳:投資人會通過你這個平臺把資金投入一些初創企業,初創企業的風險比較大,對于投資人預期的管理,對于項目的審核,實際上都蠻有講究。
同時,很多早已商業化或量產的產品也打著眾籌的旗號融資,實際與團購無異,脫離了眾籌將創意變成現實的核心價值。
眾籌是個舶來品,在國內爆發增長中,某些項目模糊了和非法集資的邊界。如何避免讓眾籌演化成另一種瘋狂的金錢游戲?哪些監管空白需要填補?明天經濟之聲和央廣網將繼續報道,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