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 ,從《新京報》離職一年多、創辦了數據可視化公司海云的馮一村十分迷茫,他的辦公室租在了北四環的一個大廈里,團隊只有10個人左右,別提商業模式不清晰,連公司究竟該2B還是2C還沒有考慮清楚,馮一村非常希望能找個大腿來抱。那就是創辦于2012年7月的微軟創投加速器。
入選微軟創投后,馮一村獲得了很多幫助,包括6個月免費的工位、每個月由微軟提供的不同話題的課程、每周不同的風投進駐以及一個頗為龐大的朋友圈,由于選擇時微軟避免了選擇相似度較高的兩家公司,所以孵化器的19個項目可以和平共處,或是互利互惠。
孵化器內企業:
存活率高10倍
除了微軟,國內優秀的孵化器并不在少數。目前國內共有多少家孵化器?根據國家規劃,到2015年,我國各類孵化器數量將達1500家,孵化場地達5000萬平方米以上,孵化資金總額50億元以上,在孵企業10萬家以上,其中國家級孵化器達到500家,并實施國家級孵化器的動態管理和退出機制。國家級孵化器30%以上建立創業苗圃和企業加速器,50%以上具有天使投資和持股孵化功能,60%以上從業人員接受孵化器專業培訓,80%建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90%形成創業導師輔導體系。
中國式孵化器為何成不了硅谷YC
孵化器大致可分為四類:其一是由政府或非盈利團體主辦;其二是由大學主辦;其三是私營企業或個人投資者主辦;其四是由政府或基金會等非營利團體出資、由私人經營的復合型孵化器,各主辦方分別獲得各自利益。根據國務院今年6月發布的《2013年度獲認證國家級孵化器》名單,北京共有10家上榜、上海共有26家上榜、廣東共有4家上榜、江蘇共有46家上榜、天津共有4家上榜。從名單來看,長三角地區國家級孵化器認證度明顯更高。
而據早前的數據,軟件孵化器內的企業比軟件孵化器外的企業存活率高出10倍,國家級軟件孵化器的企業存活率更高達80%以上。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全國每年孵化畢業的企業超過3000家,企業畢業時平均收入超過1000萬元。
中國式孵化器特色:
政府是后盾
聯想之星的教務長周自強近期表示,早期的中國孵化器就是政府背景的辦公場地,打著孵化器的名頭實際在鼓搗房地產,向企業收取租金,順帶著招商引資,配合一些優惠政策,來拉動地方經濟。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民營孵化器已經崛起,政府也更愿意以開放的心態支持民營企業辦孵化器。
上海市大學生科技創業基金會高級市場經理陳強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共有100多家創業孵化器,都歸屬于上海市政府旗下的上海科技創業中心管理。而在北京,中關村管委會今年年初推出了17家中關村示范區創新型孵化器,包括創新工場、車庫咖啡、3W咖啡、創業家、創業邦、聯想之星、36氪、微軟創投加速器、厚德創新谷等等。
“除了提供租金低廉的場地,政府對于我們17家進駐孵化器的公司也會在政策上開綠燈。”3W咖啡合伙人夏強表示,“很多公司因為創辦初期沒有辦公場地,就沒有辦法注冊公司,即使有辦公場地,注冊流程也非常繁瑣,而對于進駐孵化器的公司,政府會盡量降低他們申請公司的難度,而這只是政府扶植政策的很小一部分。”
目前全國各地對于創新企業都會有一定的補助,像大連就會對中小企業免稅,這也是創業工坊CEO戴敬濤在大連建造了近5000平方米孵化產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創業工坊主要針對的領域包括互聯網、新能源和新材料。雖然現在80%的民營孵化器也是以租場地為主,但戴敬濤選擇了更接近新潮流的模式“免費提供場地,投100萬占30%股份 ”,戴敬濤和朋友成立了一家基金,一年半來他們總共看過1200個公司,其中大連占了 80%,投了18個項目,總計投資了1800萬元,目前已經死了2個。
草根孵化器面臨財務窘境
雖然國內孵化器享受著各種國家政策的扶持,但國內孵化器也面臨著諸多問題:
其一,孵化器模式較重,投入過多;目前較受好評的孵化器往往被要求能像小叮當一樣全能,既能提供免費的工位,又能提供配套的財務、人力資源、創業導師支持,較好的投資機構自然是不能少,最好還能提供媒體資源。種種需求導致孵化器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維護投入非常高,除非有王健林一般的親爹,草根孵化器面臨的財務窘境不可謂不坑爹。
其二,目前廣受追捧的占股模式也面臨著困境。眾所周知,早期投資風險非常高,且回報周期較長,孵化器自建基金用以投資初創公司也存在較大風險,不少孵化器自己也迫切地需要被“孵化”。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