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加速布局
有些顧客,其實并不準備在迪信通買東西,他可能剛已去過另一家實體店,或昨晚已在網上瀏覽了同款產品的價格,他進到店里只為比價。只有當我們的產品價格相對最低時,他才可能在這里買。
迪信通進貨價確實比京東低。我們是京東供應商之一,一年下來供貨額近三億元,因為迪信通部分機型成本價更低。我們是廠家直供,拿貨價格肯定是最低的。這是我們多年來積累的資源。
當然,迪信通最終售價可能要比京東貴,因為我們是把手機作為個性化產品來銷售,我們能夠讓顧客在線下購買時感覺物有所值。我舉一個例子:你在線上買了一臺天文望遠鏡,一萬塊錢,望遠鏡擺在那兒,你最多只能看看月亮,可能星座什么的都不會看,那你覺得花這一萬塊錢值嗎?肯定不值。但如果你到線下商店花一萬二購買,但我送你一個價值2000元的禮包,店員免費給你講解如何用,甚至如果你沒學會,我到你家給你講,你可以頻繁地來,我頻繁地給你講,直到你學會為止,最終你大概會覺得這筆錢花得值。賣手機同理。
在我看來,家電連鎖,未來不太妙,因為他們是從家電銷售過渡到手機銷售上來的,思維模式還是以前那一套。空調是標準化產品,冰箱也是,這些產品并無其他功能,網購最好。手機與此不同,但他們依然把手機視作標準化產品去賣,所以他們的最大競爭對手是天貓和京東,只能拼價格。
對迪信通而言,線上只是一個展示,為的是讓顧客看到這一機型在迪信通有售。中國人買東西希望“即付即得”,他們在網上猶豫了很久,到線下又仔細看了實物,終于決定付款了,付款后希望這個東西能立刻從天而降。美國人不同,美國人下單快,愿意坐等收貨。
我們做的是線下店鋪,線下網點越多,顧客“即付即得”心理越突出。迪信通這一人性化服務已把顧客手機采購習慣發展至新階段。
門店也是移動互聯網的天然入口。迪信通一年銷售手機一千多萬部,我可以為所有售出手機內置App。營業員在和顧客交流時,不但能夠為后者推薦App,而且還能告訴他們使用方法,甚至可直接幫他們完成注冊。線下手機實體店的最大優勢是面對面交流,迪信通90%的客戶會與營業員產生互動。
因房租成本較高,目前迪信通開店速度還不夠快。中國有2860個縣,未來我們希望每個縣的縣城至少能開兩家店,算下來就是五千多家,中國有四萬多個鎮,選擇其中20%,即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鎮開店,這就是八千多家。八千加五千是一萬三千家。但現在迪信通只有1000多家店。再有,目前三家運營商實體店加在一起是四萬家左右,如果我能承包其中的30%,你算算是多少家?所以,迪信通未來開店兩三萬家,絕對不是拍腦袋。
激勵制度化
時下迪信通有一個200人的團隊,專職研究各類APP。市面上每出來一款APP,他們就將在第一時間研究它到底是干什么的、能做哪些事,然后將這些分析每日發布出去。該團隊成員分散在迪信通全國各店面。在迪信通總部,有六人為蘋果培訓師,其中三人在蘋果亞太區培訓師得分榜上位列前四名。此六人,在迪信通算是兼職,主要職責是培訓迪信通員工,以便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完成軟件銷售。
迪信通的培訓體系是,由蘋果兼職者培訓迪信通上述200人,再由這200人,帶動整個直營體系下七千多名店員。在這方面,沒有半年以上時間,是學不到位的。另外,店長、組長也分別有培訓職責。店長職位提升的前提是,他已培養出能夠接替自己的人,而且接替者業績比店長還要好。
實際上,每款App的功能、特點各是什么,并非營業員的核心關注,他們更在意的是,做這件事最終可為他們帶來多少收入回報。
迪信通已形成內部激勵機制。比如,顧客安裝了我們推薦的聯眾斗地主,而斗地主會涉及到游戲充值,該項收入,聯眾先與我們分,我們再往下分。對于迪信通營業員來說,只要他的客戶安裝了付費游戲,今后他將永久分帳。這一規定,令員工們非常興奮。營業員之所以愿意學習這些軟件,正是因為這些軟件能夠為他們帶來利益,雖然較薄,但可持續。
賣手機,提成是很高的,但賣軟件,只能提3分錢。如果一個營業員只打算在迪信通店里工作三年,這3分錢對他來講幾乎沒有意義,他寧可一次性賺三百塊錢。這樣的話,軟件銷售就很困難。所以我們必須給營業員一個能讓他計算到未來的激勵體系。目前我們有一個很大的ERP系統,銷售軟件功能也在里面,營業員能夠從中發現自己的收入在三分、三分的增加,積累得很快,只要不離開迪信通,他就能永遠分錢。
這項規定的另一好處是,它降低了員工流失率。中國零售業員工離職率大約是20%,而我們只有10%左右。整個流程就是,假設有顧客在聯眾游戲充值,負責聯眾與我們對接的代理商就會給我們分成,我們再往下分,有時我們也會直接跟游戲公司對接分成。
員工積極性已被調動了起來。比如迪信通北京店面,員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左右,業績好的可過萬。
手機游戲分成這一塊,還未迎來高速增長期,未來盈利空間很大。迪信通現在要扮演的角色是手機游戲發行商,通過線下推薦軟件和銷售禮包等形式賣游戲。因此,我們需要找到更多款游戲,同時我們也在積極籌備自己的游戲開發公司。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