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個名叫余佳文的90后創業者在央視一個節目上的演講視頻在朋友圈瘋傳,標題起的也非常危言聳聽:“一個90后,把整個互聯網圈都激怒了.....”讓我也忍不住點進去看完了整個視頻,而今天又在不同的群里,看到關于這個視頻的討論,讓我實在是不吐不快。

吹牛其實是行業“潛規則”
首先,余佳文在視頻中一些關于企業運營數據的描述爭議很大,比如用戶數突破1000萬,比如獲得阿里巴巴幾千萬美元投資,又比如明年盈利1個億分給員工等等,很多人認為他吹牛太過,甚至引起了不少網友的扒皮和解讀。而對于他的吹牛,東樓想說的是,其實這就是互聯網行業的“潛規則”。
1、有關融資金額
關于融資金額的虛報或放大,這個其實是行業的潛規則。這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決定的,一方面關于投資這個事情是比較敏感的,一般情況下,初創企業是不愿意公布具體的投資數字和投資方所占比例的,因為很容易被算出公司整體的估值。因此在投資數字這個事情上,企業一般都是含含糊糊的,一般常見的表述就是上千萬元,或者數千萬,這個說法很有想象空間,讓媒體捉摸不透。但是,只要是證實獲得投資,媒體所要的新聞價值已經得到,因此大部分媒體也就不深究到底投資多少了。
實際上,因為只能聽企業的一面之詞,可以說大部分媒體報道的企業融資金額是具有摻水分的,甚至有的水分相當之大。東樓也常常聽到一些企業老總私底下八卦,其實哪家報道獲得數千萬美元的企業,只獲得幾百萬人民幣投資而已。
另一方面,為什么企業隨便說融資金額,被投資方一般都是默認呢,其實這也是投資方和被投資方的默契所致。投資方巴不得吹的再多些,這樣說不定可以引來更多的接盤俠呢。凡此種種,事實上,所謂的融資金額也不過是公關手法,包括這次余佳文在央視錄制節目說獲得阿里巴巴幾千萬美元的投資,我們聽聽就好了,大部分不太靠譜。
2、有關用戶數量
關于用戶數量的貓膩和潛規則就更多了,事實上我說的這些都不是什么新鮮事。一般做過互聯網企業運營的人都應該心里有數。所謂的媒體報道的用戶數一般也是僅供參考而已。大部分媒體記者,對于產品的運營數據其實是不太了解,比如什么下載用戶數,安裝用戶數,激活用戶數等等,大部分媒體或記者是不甚了了的,因此企業就會跟媒體玩起猜謎游戲。今天對媒體說我們下載用戶超過1億元,然后不太懂行的媒體就誤以為真實用戶達到1億,而實際上下載根本不等于安裝,更加不等于活躍,這1億的用戶具體到真實的用戶數,可能之間的差別會差個幾十倍都不止。因此,對外媒體宣傳時,很少有企業會拿出真實數字的,一般都會double,狠一點的乘以10都不止。
用戶數字為什么不可能百分之百的真實?這個其實涉及到商業競爭。一家號稱業界第一的公司,在對外宣傳時,是不可能用戶數低于其他競爭對手的。有很多時候,可能一個企業對外宣傳的用戶數取決于其競爭對手的用戶數多少,反正就對比競爭對手報,他們多我也多。這種情況下,媒體怎么能獲得真實的數字呢?
而且,市場上還有很多出數據報告的公司,這些數據大多也經過包裝或“公關”,雖然在大的方面數據報告公司不會違背常識,但是在競爭不分上下的時候,根據企業的公關訴求來做些變動就很顯然了。這好像也是業界的潛規則這一。
總之,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企業的嘴里是得不到真實的數字的。但一般只要不違背常識,大家也不會較真,不過如果太夸獎的話,懂行的媒體人其實也是有辦法驗證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