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掘金動向:金融APP或超在線打車
摘要 : 過去是BAT出錢,雇傭兵打仗。在線打車就是一個例子。百度阿里騰訊先后切入金融APP,推出了類似自選股的項目。同花順大智慧為代表的炒股軟件危險了。
文/藍鯨傳媒合伙人 藍鯨TMT網總編 劉瑞剛
2014年BAT競爭最激烈的領域,有2個:在線打車和紅包。在這2個領域的大戰中,百度,阿里,騰訊悉數上場。簡單梳理一下,就是:
1,阿里支持快的打車,騰訊支持滴滴打車。而這兩家之所以在年底快速合并,是感受到了來自百度和Uber的一種潛在危險。
2,微信紅包在2014年春節偷襲支付寶,并且在2014年引發了一年的紅包大戰思考。在這方面,百度也有計劃,2015年春節,百度錢包推出“現金紅包”玩法。
分析認為,隨著快的和滴滴的合并,2015年度在線打車的熱度較2014年度會有所下降。很明顯,阿里和騰訊不會在這個項目上瘋狂的燒錢了。如何把這個合并的公司送上市才是這家公司想干的。那么,2015年,BAT這些公司會關注什么呢?有這么幾個事項值得關注:
1,阿里又開始挖人了,從騰訊自選股那邊挖了人。這是所謂的搭班子。眾所周知,騰訊自選股是一個做得不錯的產品,而且隨著大盤的一路高歌猛進,中國的股民一下子活躍起來了。
2,阿里在支付寶錢包里加了自選股。這就是一個比較玩味的事情了。2014年底,支付寶錢包成為部分用戶的個人財富管理工具。用戶只要添加自己的自選股,就可以實時查看自己關心的股票行情。
3,百度沒有自選股,但是干了和自選股一樣的事。2015年,百度正式進軍互聯網證券,推出智能選股App“百度股市通”,實際上這就是個自選股。此外,百度還在不停的招兵買馬,招了很多財經類記者。
這意味著,百度、阿里和騰訊已經開始在金融APP領域展開了真刀實槍的較量。但是,這次較量和之前的作法相比,又有很大不同,比如:
1,過去是BAT出錢,雇傭兵打仗。在線打車就是一個例子,快的和滴滴喪心病狂的燒錢,背后實際上比拼的是阿里和騰訊的財務體系。
2,角色變化。過去,BAT扮演的是財務和顧問的角色,這一次,BAT上升到了決策者的角度。
分析認為,基于上述2種變化,對于行業必然會產生一些新的趨勢影響:
1,同花順、大智慧賣身難,日后要面臨巨頭的直接競爭了。
巨頭進入,雖然不至于敲響上述公司的喪鐘,但是,必然會蠶食上述公司的利益鏈。BAT是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做的是社交屬性的產品。而類似于同花順和大智慧,其產品則是工具性產品。那么,用戶的流失就在所難免了。
對上述公司來說,最難受的事情在于:BAT這些財大氣粗的公司,不是給他們出錢讓他們發展,而是自己花錢自己做大,這等于在財經這個領域和上述公司直接對等。
2,內容提供商將成為BAT爭相拉攏的對象
自選股只是巨頭跨足金融APP的第一步,如何給股民提供實質性的炒股指導意見,這是APP能夠留住用戶的一個核心競爭力。這時候,具備獨立分析能力和快速消息傳遞的咨訊提供商,就會成為BAT拉攏的對象。
目前,能夠提供這種專業能力的媒體并不多。財聯社算是一個。財聯社是由國內專業財經記者構建的信息發布中心。其特點就是重要事件迅時發布,并及時對收到的新聞線索跟進調查。此外,該傳媒還推出了紅鉆A股社區,號稱最有價值的金融股票社區。
此外,類似于雪球財經這樣獨立的財經信息提供方,也會成為大家合作的對象。盡管這家媒體在消息的快速發布上不如財聯社,但是卻以深度報道見長,對于指導股民如何長期持有股票會提供建設性意見。
結束語:
通常來說,不成熟的行業會比成熟的行業擁有更多的發財機會,這是因為市場不成熟,就會隱藏著很多未被發現的商業模式。如今,百度阿里騰訊把目光投向了自選股為代表的金融APP,那么,與金融APP生死攸關的企業,就該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