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個85后年輕人從大學年代相遇、相識、相知,到滿載夢想進入到同一家公司打拼事業,并逐漸在各自領域嶄露頭角。然而,當他們身處高職、手拿高薪時,卻毅然集體辭職,合伙在二七路開了一家僅十平米的包子鋪。
家人的反對,朋友的不理解,讓他們的自主創業之初步履維艱。究竟是何原因,讓這四個端著“金飯碗”的年輕人放下身段,如此執著地經營包子鋪?
近段時間,有部很火的電影《中國合伙人》,正是講述了三個年輕人從學生年代相遇相知,擁有同樣的夢想,最后在一起打拼事業,共同創辦英語培訓學校,最后功成名就的勵志故事。而這樣的故事,正在我們身邊發生著,他們是“武漢合伙人”的故事。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了漢口二七北路,走進了這家“蒸好7”包子鋪。
發現包子商機
“富二代”赴天門拜師決心成為“武漢合伙人”凌晨3點起床蒸包子目標100家連鎖包子店
“我們認識快10年了!”昨天上午10點,27歲的郭立恒接受記者采訪時正在打掃面臺,一臉淡然。
記者根本看不出眼前這個一臉平靜的年輕人,竟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其父是武漢某大型面粉公司董事長,家族企業身家過億!
正是郭立恒最先提出了開包子鋪的想法。他說,2005年,他與包子鋪的其他3個合伙人程棟、韓俊、袁青尉一起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市場營銷專業,除了袁青尉來自河南信陽外,包括他在內的其他三人都是武漢本地人,由于性格很合得來,四個小伙子的關系特別好。
郭立恒說,2008年畢業后,自己便進入了父親的公司,從事最基層的銷售工作。在隨后一年的時間里,程棟、韓俊、袁青尉也先后進入該公司,大家一起從事銷售工作。經過近五年的辛苦打拼,四個人都升了職,從最初的銷售代表做到了不同省份的省區經理,買房買車,月薪過萬。
但是,“目前的早點市場太混亂了……”郭立恒回憶著說,因為幾年的基層銷售經歷,讓他跑遍了武漢的各大糧油市場,也結識了不少賣包子賣饅頭的老板,早點行業的各種缺陷以及潛在的商機,讓他下定了決心,要開創自己的事業,做出一些“成績”來。
“富二代”赴天門拜師
2012年7月,他率先離開了父親的公司,離開了其他3個要好的哥們,去了一家職校學習做包子,然后又到了天門,找到一家當地有名的包子店當學徒學手藝。
“起初家人很反對。”郭立恒坦言,自去年7月份辭職以來,他壓力很大。由于公司屬家族企業,而當時自己又在公司管理層做出了一番成績,在外界看來子承父業才是他最好的選擇。而自己卻偏偏辭職去開包子鋪,這不僅遭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也引起了同事和朋友們的質疑。但是他始終相信自己能摸索出一條路來。
要開包子鋪,首先要自己會做包子。然而,對于一個連菜刀都沒有拿過的郭立恒來說,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
據郭立恒透露,辭職后,他聽說天門有個做包子非常有名的師傅,調餡的造詣非常高。于是他便帶著行李,登門求教,拜師學做包子。
據他回憶,學徒期間,他每天凌晨3點準時起床,先是跟著師傅打下手,后來便跟著師傅學和面、揉面、調餡等技術,其間也會主動去嘗試不同餡料的調制。兩個月下來,他已經能夠自己獨立做出包子了。
“在去天門之前,我在職校還呆了兩個星期。”郭立恒透露,但后來感覺在職校學不到什么獨特的技術,就離開了,去了天門。
決心成為“武漢合伙人”
目前,由于袁青尉正在上海的一家有名的包子連鎖店學習調餡,所以記者只采訪到韓俊和程棟。
為何舍棄年薪十幾萬的省區銷售經理的工作,毅然跟著郭立恒開包子鋪?談到這個話題時,一旁的韓俊不禁樂了起來。
“那天估計是喝多了吧!”韓俊調侃道。他說,在去年7月份某天的一次飯局中,郭立恒提出這個創業想法。起初大家都很矛盾,畢竟舍棄高職和高薪去經營一家包子鋪,心里根本沒有底,更談不上開連鎖店了。
韓俊回憶,雖然那天4個人都喝醉了,也說了很多掏心窩子的話,但是最后大家還是一致決定:辭職!支持郭立恒的想法!
今年3月,郭立恒再次召集大家商議開包子鋪的事情。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時的程棟、韓俊、袁青尉三人已經由最初的觀望者,開始正式轉變為郭立恒的“合伙人”。
“我們彼此都太了解了。”程棟告訴記者,多年的感情讓他們配合很默契。由于自己是本地人,對武漢三鎮比較熟悉,所以門面選址就交予他負責;而善于與人打交道的韓俊則負責大師傅的招聘。
做包子的師傅可謂是店里的核心競爭力,除了通過網絡,韓俊還四處打聽,跑到門店和人閑聊,套取店里師傅的信息情況;而產品方面,則交給了袁青尉,由于之前的工作經歷,袁對武漢各大糧油市場十分熟悉,并擁有很多老客戶,借此資源希望拿到最精良實惠的進貨。郭立恒本人在兼顧門面和師傅招聘的同時,還要為門店開張跑下各種手續和證照。
凌晨3點起床蒸包子
5月25日,準備已久的“蒸好7”包子鋪正式在二七北路開張營業,四個戴紅帽、系紅圍裙的小伙子熱情地招呼他們的首批“客人”四周的街坊鄰居們。
“味道非常不錯,人也好。”當地居民周爹爹告訴記者,包子鋪開張以來生意異常火爆,每天買包子的人都會排很長的隊。周爹爹說,他幾乎每天都在此過早,四個小伙子熱情的服務讓他感到很親切。
對此,郭立恒說,為了讓街坊們能夠每天早上準時吃到包子,他們每天凌晨3點就起床,3點半就開始準備餡料,4點發酵、上鍋蒸,清晨5點多便能有熱氣騰騰的新鮮包子出鍋。
“四個人輪流上啊!”郭立恒告訴記者,除了專門請來的面點師傅外,他們四個人則輪崗在店里當小工,甚至包括做收銀。
據郭立恒透露,由于每天耳濡目染,他們無論從和面、壓面,還是到發面、成形到蒸制,均能夠獨立完成。
“在家時,四個人沒做過家務。一開始切菜都難,慢慢地四個人全都學會技術活包包子。”微博網友@武漢明玲將這個四個大男生的故事發到了微博上,引來網友一片贊賞聲。
連房東焦婆婆也說,“他們真的蠻能吃苦,真是讓我改變了對現在年輕人的看法。”
目標100家連鎖包子店
為了給街坊提供更美味放心的食品,郭立恒等人在原料的進貨方面格外講究。
“每天會進新鮮的品牌鮮肉。”韓俊說,自開張以來,他們一直堅持買十幾元一斤的新鮮肉,用于調餡的油也都是優秀品牌的。
負責面點的倪師傅透露,入行這么多年來,從來沒見過這樣實實在在的老板。
倪師傅坦言,一般情況下,若只算原材料成本,一個牛肉包子的毛利潤可以達到50%,而他們包子鋪一個牛肉包子的毛利潤卻不足20%。
如此計算,自開張一個月以來,雖然有近5萬元的營業額,但分攤給高昂的原料成本和財務管理成本后,基本是所剩無幾。
郭立恒坦言,這家店算是實驗店,盈利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通過這家店形成口碑,確立規范的采購管理、生產管理等標準,也將形成書面化的流程文件,便于開連鎖店。
郭立恒表示,將繼續擴張“蒸好7”版圖,規劃將于年底前再增2~3家新店,在未來的三年里,爭取在武漢三鎮形成100家連鎖店的規模。
昨天下午,韓俊(左)和郭立恒在包子鋪忙乎著。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