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5日,世界黃金協會發布黃金需求報告稱,2013年中國黃金總需求預計達到1000噸,并將取代印度成為頭號黃金消費大國。另據國際鉑金協會監測數據顯示,中國自2000年起蟬聯世界鉑金飾品第一消費大國,在世界范圍的市場份額從1993年的1%上升至近60%。同時,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翡翠、玉石消費市場。
不過,中國黃金報社聯合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經過半年調查,于9月12日發布的“中國黃金珠寶行業消費者調查結果”顯示:大眾消費、婚慶消費、投資保值增值和休閑消費是中國消費者普遍存在一種消費狀態。
據業內人士透露,對于消費者來說,買珠寶的觀念將有顛覆性的改變——買金子到買牌子、買保值到買首飾、買克數到買工藝、買款式到買風格、買好看到買文化、買大眾到買個性。
中國珠寶行業著名品牌金利福珠寶認為:深切關注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心態,有利于企業調整發展戰略、完善營銷手段、引導消費潮流、贏得客戶青睞。根據這一調查結果,我們可以初步判斷未來五年的珠寶消費趨勢:
1.低端消費——大眾消費
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黃金珠寶飾品的人均持有量還偏低。同時中低端價位的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占據了主流市場。超過半數的國內消費者認為,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是奢侈品而非生活必需品。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更多的消費者對于本類商品的消費投入水平也自然受到限制。因此,中國的黃金珠寶消費還處于一個較為初級的發展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而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國民人均收入的提高、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和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這個市場也將呈現更大的發展空間。
金利福珠寶認為:隨著中國富裕消費者的日益增多,中國奢侈品消費數字在不斷攀升。中國人強大的奢侈品購買力使得世界頂級珠寶商的眼光紛紛投向中國。與此同時,中國的一流珠寶品牌也在加大對國內高端市場的引導和爭奪。種種利好將逐漸培養起國內富裕階層的高端珠寶消費意識,珠寶高端消費人群和市場份額的比例都將持續提高。
但這并不意味著珠寶中低端消費可以被企業忽視,完全走高端路線的企業戰略是行不通的。中國珠寶企業具有外國高端品牌所不具備的優勢,就是更了解中國的文化內涵和傳統心理。只有腳踏實地貼近這片土地,研發設計符合中國審美趣味和消費需求的產品,讓珠寶成為“平民買得起的奢侈”,才能保證企業擁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和的強大的品牌影響力。
2.單一消費——多元消費
調查結果顯示:喜慶消費占據了“大半壁江山”。婚慶、壽慶、節慶等喜慶場合是中國消費者考慮購買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的主要時機。尤其是婚慶飾品消費一枝獨秀。珠寶飾品的喜慶寓意掩蓋了其裝飾功能,并主導著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動機和購買行為。另一方面,更高層次的“非時機性”常態消費也已出現興起勢頭。25.9%的受訪者表示,其對珠寶首飾的消費并沒有特定的時間安排,看到喜歡的飾品可能就會購買。
金利福珠寶認為:由于傳統思想和習俗的影響,喜慶消費在一定時期內必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這對企業來說是目前應該重點把握的市場。但優秀的企業不僅能夠順應市場,更要能引導市場。雖然中國消費者還未能像西方消費者那樣,把珠寶當作常態化存在,但已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會“看到喜歡的飾品可能就會購買”,這種勢頭必須引起重視。只有不斷創新產品種類、加大引導力度,刺激更多的消費欲望,才能不斷開拓市場、贏得更多消費群體的青睞和追捧。
3.休閑消費——商務消費
調查結果顯示:中國人購買和佩戴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的行為有典型的“休閑消費”特征。中國消費者在各類場合佩戴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的幾率與出席場合的正式程度呈反比關系。對在商務談判等正式場合佩戴飾品,中國消費者普遍持謹慎態度。
金利福珠寶認為:消費者對正式場合佩戴首飾“心里沒底”,寧愿不戴,也不愿因搭配錯誤而引起麻煩。這種現象一方面是社會氛圍的原因,珠寶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尚未形成常態化購買、佩戴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珠寶企業對消費者的培養、引導不足和服務不完善。隨著全球化商務禮儀的普及,商務款飾品的需求會呈現上升勢頭。企業要敏銳把握這一趨勢,研發商務款產品、引導消費者,并提供相應服務。如果消費者購買產品時能有珠寶顧問給予專業指導,或企業通過講座、微信等方式為消費者輸送產品介紹、服飾搭配等信息,試問這種企業怎能不培養起一大批忠實客戶,怎能不贏得良好的市場口碑?
4.重視保值增值——款式為王
調查結果顯示:在消費者眼中,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的保值功能退居其次,“款式和設計”成了接近一半受訪者的首選要素。
金利福珠寶認為:當今社會的珠寶消費群體日益年輕化,他們可能剛致富不久,是奢侈品消費的新手;可能資金并不寬裕,但仍在各種場合需要美觀得體同時價位合適的珠寶。年輕消費者的共同特征是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含金量的小數點位數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大意義,美的體驗和被關注的感受才是他們最重視的。
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企業應重點調查研究當下各種類型年輕人的喜好,不斷研發具有多樣性、時尚性、美觀性、獨特性的新產品。
5.偏重產品——服務至上
調查結果顯示:品牌要素和服務要素對消費者選購貴金屬、珠寶玉石飾品的影響力很弱。一些商家不注重服務品質,而消費者“被”服務意識也不強,對于服務環境和服務品質方面的要求僅僅是在飾品成色和款式之外的附加要求。
金利福珠寶認為:中國的珠寶消費尚處于初級階段,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還不夠成熟。然而經過金融危機的洗禮,在世界級珠寶品牌的不斷擠壓和國內一流珠寶品牌的激烈競爭中,珠寶企業已經不可能憑借不重品牌服務只重銷售數字的粗放式發展模式開拓更多市場。另一方面,消費者的眼界不斷開闊,品牌意識、主動消費意識正在不斷增強,對優質服務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因此,企業必須為消費者提供包括知名品牌魅力、舒適購物環境、規范服務流程、貼心服務禮儀、周到售后服務等優質服務內容。只有在服務上下功夫,企業才能在產品日益同質化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
6.黃金獨大——材質多樣
調查結果顯示:在傳統觀念影響下,中國消費者對黃金有特別的喜好。然而,黃金飾品的地位正在面臨來自鉑金、鑲鉆和翡翠等材質的挑戰。尤其是對于高學歷、高收入的具備引領作用的消費群體,黃金的受喜愛程度已經大打“折扣”。鉑金、鑲鉆、翡翠與K金類飾品持有量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并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喜愛。
金利福珠寶認為:黃金和鉆石、鉑金等飾品的此消彼長,反映出中國消費者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被世界潮流和商家宣傳引導。這對中國珠寶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企業推出的新產品只要適應市場,加以宣傳便可贏得消費者的歡心,另一方面,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對消費者進行持續培養和引導,也難以在市場上立足。因此,要想占領中國消費者的心,培養品牌忠誠度和認可度,需要企業在管理、產品、服務、宣傳等多方面不斷提升。(楊立波張 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