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有著絕對的控制力,對外,雖融資20億美元,劉強東依舊保持著對公司的控制權。
2008年金融危機時,今日資本徐新提供的A輪融資花得差不多了,那是劉強東最焦慮的日子,一天見五六撥投資人,所有投資人都問一個問題,京東什么時候賺錢?他只能老實回答:還不知道。眼看再沒錢公司就要倒閉了,劉強東急得白頭發都多了好些。
劉強東說,那時候公司有二三百名兄弟了,有些人跟著他快十年了,別的公司高薪挖角也一直沒走,如果公司完了,他們再出去找工作都很難。
此后,即使再拿到大筆融資,劉強東也堅決不放棄公司控制權。如2011年京東得到了15億美元融資,投資人包括俄羅斯DST投資集團、老虎基金、高瓴基金等。沃爾瑪本應也出現在這份名單上,但最終他們在中國選擇了1號店,按劉強東的說法,對方試圖最終控制京東商城,而這觸及了自己的底線。
在徐新眼中,劉強東學習能力很強。劉強東大學讀的是社會學,卻自學了軟件編程,京東商城最初的網站架構,是他親自己寫的。
徐新當初決定投資京東時,京東連一個像樣的財務人員都沒有,還是徐新幫忙推薦了財務總監,月薪要兩萬元人民幣,劉強東賺貴。徐新說,這筆工資今日資本出一半,京東出一半。結果沒過三個月,劉強東就主動要求徐新再幫忙推薦人才,原因是他發現“兩萬元請的財務總監果然比5000元的好用”。
創業之初,劉強東事事親力親為,一位電商同行曾評論說:“京東離開了劉強東,一天也運轉不下去。”后來,劉強東試著放權,內部大量培養人才,又高薪引入大批高管,甚至花半年時間出國游學。結果,京東仍然運轉良好,業績持續增長。京東上市之后,劉強東干脆退出了公司具體事務的管理。
“只有第一,沒有第二”
徐新說,當年與劉強東見面談了幾個小時,當即決定投資時,她心里暗暗竊喜:這就是自己一直要找的“殺手級”創業者。她注意到劉強東的電腦屏保寫著“只有第一,沒有第二”。事實證明,徐新沒看錯人,對京東的投資回報高達100多倍。
為了踐行“只有第一,沒有第二”的諾言,劉強東成了公眾眼中的好戰者。最大的兩次戰爭,一次是2010年與當當的圖書大戰,一次是2012年8月與蘇寧的家電大戰。
這兩場大戰誰勝誰負,見仁見智,但結果很清楚,京東圖書的品類和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京東的大家電成為繼3C之后最大的品類。
2014年春節,京東啟動赴美上市進程。此時,京東作為一家來自中國的線上零售企業,能否給美國投資者以信心,是個未知數。畢竟,2013年,幾乎所有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都在探討移動互聯網的“船票”,京東“線上零售+物流”的模式,顯然與“船票”沾不上邊。
當時,京東的獨立APP流量未如人意,但劉強東清醒地看到,騰訊在移動入口上的強勢地位。2014年3月,一樁重量級強強聯合浮出水面:京東與騰訊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騰訊入股京東15%,京東將收購騰訊B2C平臺QQ網購和C2C平臺拍拍網的100%權益、物流人員和資產;騰訊則向京東提供微信和手機QQ客戶端的一級入口位置,以及其他主要平臺的支持,以助力京東在實物電商領域的發展。 整個2014年,劉強東很少參加公開活動,也沒有主動發起過價格戰,他何所思、何所想呢?
或者他的首位“金主”徐新的評論能給人一點啟發:
“京東上市時,我問老劉什么心情,他說自己并沒有欣喜若狂,京東雖然是納斯達克上市的市值最高的中國公司,等什么時候京東變成最盈利的公司,估計他才會真的高興起來。”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