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現代農業領域
中央農業工作會議強調,要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提高農民收入,很重要的一條是組建“公司+農戶+市場”的種(養)、加、銷一條龍,即發展以農副產品加工業為龍頭、以農民家庭為農副產品原材料生產基地、以海內外為目標市場的產銷形式。本市日前已確定了19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但仍需要更多的規模不等的龍頭企業。在農產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以及綜合利用方面,有志于此的創業者是大有可為的。
六、高新科技領域
高新科技產品代表未來,也非常適合中小企業經營。特別是在技術成熟之前以及技術剛成熟時,不可能大規模地生產。
即使是在研制、開發階段,中小企業也是大有可為的。此外,互聯網、電子商務、軟件開發等信息產業,起步投資少、對場地要求不高、設備Cye相對簡單,一兩個素質比較高的科技人員帶幾個幫手就可以開業。近年來,本市為科技創業者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僅浦東軟件園,2010年的目標是集聚上千家科技小企業。 七、旅游產品領域
經過幾年的努力,上海已基本形成都市旅游的格局,“千百萬人游上!遍_始實現,近幾年國慶黃金周,上海就接待游客365萬人次。旅游產品是一個相當可觀的市場,然而上海在這方面和旅游市場的發展還很不適應。根據“一業特強”的方針,黃浦區將開發旅游紀念品作為“一業特強”,設在南京東路外灘的“海上情懷”禮品街,預計明年一月開張,目前進駐客戶已超出現有商鋪的幾倍。由此可見,旅游產品市場潛力不小。
八、環保領域
包括垃圾回收、加工利用乃至于修舊利廢。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環保產業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將來經濟越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越提高,環保產業的需求量就越大。目前環保投資與市場需求的差距很大,國家鼓勵并給予優惠政策,而且還幾乎沒有出現競爭。其中僅廢舊物,估計產值超過萬億之多。
九、行業“空間”
隨著入世后“國民待遇”規則的實施,企業準入范圍擴大,為小企業投資拓展了空間。據有關資料,目前我國企業經營中的80個行業中,允許外國企業進入的約60個,而允許國內民營企業進入的約40個,空間很大。另外,電信、郵政、鐵路、航空、石油等壟斷企業,由于企業規模過大,其價值鏈條很短,服務質量不高。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