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這個老鄉的介紹,李英祥成了一名打磨工。
每天戴著口罩兢兢業業地鉆研技巧,只要一休息,就和各個工序的師傅們聊天。在工廠打工的40多天里,李英祥基本掌握了從選材下料到封邊驗收的各個木門生產工序。除了掌握到各個工序的管理方法和技術要求,李英祥還結識了不少行業內的朋友。
結束了打工生涯回到張家口,李英祥在親戚朋友的資助下重新啟動了自己的工廠,這次,僅僅半個月就生產出了成品。產品投放到市場上,很多商家看到都認為是北京大廠家生產的。這些產品很快打開了市場,2006年9月到12月,借著商品房年底交工的裝修熱潮,短短3個月里,就有4個經銷商和18家裝飾公司啟用了李英祥的產品。在這三個月里,她賣出了五六百扇門。雖然主要是免漆門、白茬門,但每扇門的純利潤也有三十元。 李英祥終于在木門行業初嘗創業的果實。
“九天攬月”漸入佳境
市場需求是千變萬化的,李英祥主要生產的白茬門、免漆門的市場份額漸漸被烤漆門擠壓。到了2008年,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房地產發展放慢了腳步,可小型木門生產企業仍然在不斷增加。市場份額的縮小和競爭加劇讓部分從業企業打起了價格戰。
李英祥陷入兩難的境地中,是跟風降價還是保持品質像兩條屈曲盤旋小路橫亙在她的面前,兩條路都有希望,兩條都看不到邊。
“現在想想,2008年7、8、9三個月是最難熬的。一方面市場整體不好,總銷售量受到影響;另一方面,價格戰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有的顧客就認定了這種門就該是那個價錢,對我們的價格抱著懷疑的態度。那三個月時間里,由于訂單少,我們的工人都是上半天歇半天。”李英祥如是說。
幾個月過后,產品慢慢得到客戶的認可,李英祥的生意也有了起色。這時,另一個問題又擺在了她的面前:資金。 原來,經過幾個月的生意慘淡,工廠的流動資金出現了問題。以前接到訂單,有的原材料代理商可以先提供材料,交貨后再付款?赡嵌螘r間市場不好,很多小企業紛紛倒閉,搞得原材料代理商也不敢貿然供貨,一定要先付款后發貨。
雖然簽的訂單有幾十扇門,但沒有錢進材料硬是不能開工。供貨合同已經簽好,如果到時候不能如期交貨,不單損失一筆生意,還要賠償對方的一大筆損失。面對“無米下鍋”的艱難困境李英祥第一次在家人面前哭了。 為了籌到一萬多元的進貨款,李英祥下班后硬著頭皮四處找朋友借款,跑了四五家到大半夜終于籌到了錢,進了材料,如期把成品門交到了對方手里。
這次經歷,讓李英祥感慨良多。她想到,在這樣的市場條件下,要想保護自己的產品,除了一如既往地保持好品質,還要盡快注冊自己的商標。
2008年年底,李英祥向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九天攬月”牌木門。2010年9月通過了國家商標總局的批準。 李英祥明白,商標注冊成功是第一步,要想保護好自己的品牌,今后還有很多路要走。 2010年7月,李英祥重新翻新了廠房,引進了目前市場前景較好的烤漆門生產工藝,建立了無塵烤漆車間。工人數量也從最開始的5人增加到了17人。
現在,李英祥的工廠占地4000平米,分為木工、雕刻、壓門、烤漆四個車間。在9個南方師傅的帶領下,8個本地工人分別做著木工、雕刻、壓門和包裝等工作。2個木工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資,包裝女工每月也有800元生活費。
2010年8月,懷安某建筑公司的客戶來到李英祥的工廠考察。看過了車間、免漆門面板、四周邊框、套線、側門板之后,客戶很滿意,卻提出了一個李英祥不敢接受的價格。對方曾經做過木門生意,對各個環節的成本也能算的八九不離十。李英祥聽了客戶的理由,覺得他對自己的產品還是不了解,她叫來師傅,不由分說就在一扇她的成品門上砸了一個洞。透過砸開的門面板,免漆門里面縱橫交錯的全木輪轂露在客人面前。客人看到木輪轂材質,有些吃驚,小廠也有大品牌的工藝,當場簽下200扇門的訂單。
經過多年的打拼,跨過一道道門檻,李英祥成功了,F在,她的工廠平均每月銷售成品門300套,純利潤兩萬四千余元。這份成功來源于她對品質一如既往的堅持,這份堅持會讓她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遠。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