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研究日本經濟的學者困惑于日本資本主義的特殊性。他們不解于為什么日本能夠克服在其他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弊病,比如惡性競爭、利潤狂熱、無序發展等。
盡管今天日本經濟比起泡沫經濟時代“買下美國”的意氣風發已經低調不少,但是沒有人能否認日本企業在世界上依舊強勁的競爭力,從汽車到火腿,從奢侈品到威士忌,幾乎在所有領域的頂級層面都可以看到日本制造的身影;也沒有人能否認日本制造高質量的優勢以及其頂級服務精神矗立于全球競爭當中,所以有經濟學家指出,現在的日本經濟依靠的不是數量或者廉價,而是以質取勝。
很多人將此歸納為日本傳統的精雕細琢的“匠人文化”,也有人試圖從傳統儒家文化來解讀日本經濟的韌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無論如何,日本是世界大國中文化與社會背景和中國最為相似的,稻盛和夫的思想和哲學對我們再一次重新認識日本經濟,認識和思考我們自己的經濟具有重大意義。
稻盛和夫,和松下的松下幸之助、索尼的盛田昭夫、本田的本田宗一郎并稱為日本四大經營之神,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他創辦的京瓷和KDDI(第二電電)雖然沒有豐田、索尼那么顯赫,但是以其極為健康的發展和經營(京瓷40多年歷史從未虧損,也從不主動裁員)傲立于世界500強中。2010年,稻盛再次臨危受命,以高齡出任虧損嚴重的日本航空董事長,幾個月就讓日航扭虧為盈,堪稱世界商界“活的傳奇”。而今天的中國乃至世界經濟,都是一個浮躁的年代,金融投機取代了車間里的汗水成為了人們的向往,大家或膜拜如喬布斯這樣的天才,或敬仰巴菲特這樣的股神,那個熱火朝天沿著松下幸之助或者杰克·韋爾奇的實業之夢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讓人殊為遺憾。而金融危機再次來臨之際,人們又驚慌失措、互相責怪。在這樣一個年代,稻盛和夫的哲學,那些樸實平和的詞句,或許能夠提供給我們的社會和經濟一條新的道路,一種新的心境。
眾議稻盛
@王墨維:我記得2006年在東莞京瓷就職的時候,新員工一入職就發一小本稻盛和夫的小書,里面有的東西很是受益,都是做人的道理。整個京瓷團隊也很有激情!雖然在那沒有見過稻盛本人,但是從他的書本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智者,那么慈祥,那么可親!
稻盛和夫北京公司董事長曹岫云:稻盛在他企業的10多萬員工中實現了較高程度的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幸福。大家既有經濟的富裕和穩定,又有工作的自豪感,體會到勞動的意義、人生的價值。稻盛所做的社會實驗,是幾千年來圣人賢人們所描繪和追求的大同世界的縮影。照此拷貝,就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利他文明之花盛開的理想社會。
@偉豪木有事:在拜金主義肆虐的今天,到處充斥著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人們對正義傳統的蛻化無動于衷,對良知和靈魂淪喪日趨麻木。稻盛和夫的十二條經營原則和他的經營哲學,不僅讓我國企業得到思想的啟發,而且在做人處事方面為我們建立了標桿。稻盛和夫的成功不是偶然,他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
廣東盛和塾理事長薛錫榮:稻盛哲學在當今中國必須賦予時代的意義,這也是我們創辦廣東盛和塾的宗旨。希望廣大企業家從稻盛和夫先生身上學到的,不僅是企業經營的原則,更重要是做人的原則,回到原點“作為人,何為正確”,“動機至善,私心了無”,喚醒人們的良知。
@幸運估神:了解想要達到的目標。了解過程的每個細節并持續改進。有堅毅的決心和執行能力。如果發展過程中發現有問題會停下來,直到找到失誤的地方。有很強的糾錯能力。如果一個流程下來,經過不斷的改進趨向完美,并與時俱進。而且過程盡量少單元失誤,減少損失,又知道目標是什么,那么這個結果一定是很接近完美。
廣東盛和塾副理事長李錦恭:觀現在,日本企業家和中國企業家的不同之處在于:中國企業家像個兒童,看到什么好玩就玩什么,看到什么熱就去學什么,學完用一陣子,感覺沒什么效果,就丟掉了,再去尋找新的玩具;日本企業家則像一個成人,認準了一套理論,就堅定地去實踐,不斷精進,如果沒有產生效果,就反省自己實踐得是否到位,踏踏實實地經營。中國人缺少的就是這種持續精進和堅定不移的意志,總想找捷徑,捷徑往往是找不到的。
廣東盛和塾秘書長周南征:判斷一個人是否成功,看的不是他擁有了多少的財富、多高的權位、多大的名銜,而是他死去的時候,有多少人為他扼腕悲憾。因此,人生的目的,在于修煉和提高自己的心性,此為積德,而名利只不過是得到的結果。最后“德”=“得”,古人也說“先義后利”。凡事都從自己得失出發,將成為一介利己之徒,損德失義;所以要以“做人何為正確”即德作為第一判斷標準,時刻提醒自己并加以實踐,堅持下去,人生將會幸福。
2011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廣州報告會) http://px.cye.com.cn/kecheng/20110826102814.htm
2011稻盛和夫經營哲學(大連報告會) http://px.cye.com.cn/ad_px/daoshenghefu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