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也是最好的時刻
美國硅谷確實是創業的搖籃,在硅谷創業之初,風險投資在資金上給予了鄧鋒極大的幫助。最初是一位天使投資人,然后是美國著名的風險投資機構——紅杉資本。幾年間的幾次融資,讓鄧鋒融到了8800萬美元。
一切并非一帆風順。資本在企業發展的道路上給予了鄧鋒最大的幫助,同時,也帶來最大的風險。2000年2月,一家美國上市公司用9億美元以交換股票的方式收購了NetScreen。但隨之而來的股市大跌,讓NetScreen的市值從9億美元跌到3億。
回憶那段時間,是鄧鋒在美國創業最艱難的時刻之一。當時的硅谷最缺乏的就是人才。一看到NetScreen出了問題,每天都有獵頭挖人的電話打來。對于一家科技企業而言,人才就是企業的全部。
“犯了錯誤最好的辦法就是承認錯誤。”那段時間,鄧鋒發揮了自己曾經做過輔導員的優勢,找每一個員工進行談話。讓他頗為感動的是,通過談話,他發現在企業創業階段,大部分員工對于企業都有深厚的感情。經過鄧鋒一番動員,核心員工全部都保留了下來。同時,鄧鋒與收購他們的上市公司負責人進行了一番懇談。說服該公司同意放棄收購。
在鄧鋒看來,這段公司最低沉的時間也是公司文化行程和凝聚的最好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留下來共患難的都是日后最穩定的員工。是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這段經歷讓鄧鋒本人也沉淀了下來。不再著急去賣公司,而是潛心做市場,將公司發展壯大。2001年12月11日,NetScreen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上市當天,股價就上漲了50%。從零開始的創業到幾年后以42億美元賣給了一家網絡設備公司。幾年來,硅谷上演著起起落落的故事,不斷有公司興起和隕落。環境變化讓鄧鋒唏噓不已。對于這段創業經歷,鄧鋒總結,上市只是一瞬間的快感,真正享受的,是創業的過程,是像戰士一樣不斷戰斗的過程。他認為,最值得驕傲的是在最難的時候能挺住,這體現著創始人的責任、胸懷、堅持和理想。
一次又一次從零開始
2005年,鄧鋒帶著妻兒在回國熱中回到中國,這次的他選擇了在北京清華科技園科技大廈這座剛剛落成的寫字樓里做風險投資。這次的創業對于鄧鋒來說有三大挑戰,一是創業環境從美國轉變為中國,多年的旅美生涯期間,中國的環境也發生了改變,眼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二是身份的轉變,從一名技術出身的企業家轉變為培養企業的投資人;三是鄧鋒又一次回到了初創企業,又是一次全新的開始。
從報紙的求職欄里找到秘書和司機。鄧鋒開始了一次全新的挑戰之旅。出于對行業的了解,幾年時間,鄧鋒投資了多家企業。如今,北極光手中管理了6只基金。
“很多人的商業準則是,合作中我一定要談到最好的條件,什么事情都是我方得大頭,對方得小頭。這樣做的結果是,你傳播的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價值觀,你不是在創造整個社會財富的更大化,你只是以損害你商業伙伴的利益來達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我的觀點是,對于商業伙伴,你不能以一種敵視的角度來看,一定要著眼于長遠,創造雙贏。”鄧鋒認為,創始人的價值觀對于企業來說尤為重要。無論是自己的企業用人,還是做風險投資選擇項目,鄧鋒都極為看重這一點。
“早期的投資就是投人。我認為,有一次失敗的經歷是可以給創業者加分的。只要他能從失敗中獲得經驗。”作為一個創業者,鄧鋒認為在創業之初,必須有高于財務回報的理想,而他本人最新的理想是,培育世界級的中國公司,培養世界級中國企業家,做世界級的中國風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