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熱錢惹的禍。
熱錢在手,往往會讓人把問題想簡單,比如認為錢可以買資源,可以買很多東西。這是誤讀,其實錢不能買到需要時間積累的任何東西。很多人反思過ITAT和PPG,一個結論是:服裝行業本身不是不需要輕公司、快公司,但也需要有時間和資源去積累,不然雅戈爾就不值錢了。
熱錢多了,另一個癥狀就是人浮于事。無他,錢多了,什么都想做,于是找人來做。人浮于事與公司沒有形成強的執行團隊是有關系的,沒有強核心的團隊,如果CEO對自己的要求低了,就很容易對公司沒有控制。不同的派系,不同的人進入,然后為了平衡派系形成新的派系,然后人浮于事,最終就這么平庸下去。
很多公司也都曾有過迷途知返的機會,但很遺憾的是,至少在它們所跌倒的領域,都沒能很好地重新站起來,每一次都是很著急地重起爐灶,然后消耗不該消耗的資源,就這樣持續敗壞掉。
創業,本質是用有限的資源做無限的事情。過多的資源,過多的熱錢,反而會讓創業者患上富裕病。
時間其實是靠錢買不下來的。
第三種:快,卻沒有團隊分享機制
只有創始人等極少數人認為事情是對的、公司大部分人都反對某個決定的時候,是這個公司產生大逆轉的顯性征兆。
毋庸置疑,對諸多創業公司來說,很多時候都是靠創業者的英雄主義和激情所締造的。但英雄主義只是很多創業公司成功的開始,如果創始人不能完成從個人英雄向商業領袖轉變,并建立起團隊分享的機制,那么一味求快,將有很大的風險。
英雄主義式的壯舉往往讓創始人在內部具備絕對的權威,具備遠超常人的勇氣和做出超出常人決斷的能力。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在重大決定上,一旦創始人在戰略方向上出現問題,也能讓公司萬劫不復。一味英雄主義,特別是過分的自我膨脹,總是讓創始人們缺乏對自己、自己所創公司和外部環境的合理判斷。
我們驚訝地發現:只有創始人等極少數人認為事情是對的、公司大部分人都反對某個決定的時候,其實是這個公司產生大逆轉的顯性征兆。比如盛大盒子的上馬,比如分眾要賣給新浪????
創業英雄與商業領袖最關鍵的區別之一就是領導力的區別。而當創始人缺乏對自我的約束、缺乏對團隊的包容以及自我決斷出現重大失誤的時候,創業英雄們很多時候就變成了莽夫,這個時候自然會出現眾叛親離。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快速發展的公司,一旦出現高管持續離職的情況,往往是問題顯現的開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