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跟風投資。投資人Mark MacLeod最近發表了一篇名為《社交因素被過度放大》的文章,這讓我開始反思我的投資合作伙伴。其中有一些投資人非常成功,在業界很有影響力,我在投資決策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他們身份的影響。當然,有時候我跟與我投資同一家公司的其他投資人并沒有交流。
10. 跟風不投資。有時,當我聽到一些著名投資人反對投資我想投資的某家公司時,我會對我的決策有些動搖,我會對這個投資重新思考一遍。當我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時,我會告訴自己:大部分投資者在大部分時候都是錯的。
11. 不推崇多方參與。每次只要有多方投資參與(例如7人以上)進來,我就會很緊張。天使投資人手中的投資項目非常多,所以會很忙。如果你處在公司的關鍵階段,需要尋求投資人的幫忙時,你會發現很難把投資人聚到一起。對我這個較小的投資人而言,我對這種聚會很害怕。
12. 建立投資圈。我認識一些在投資界十分活躍的人,也與他們合作過,但我還沒有花時間建立起一個關系親密、值得信賴的投資圈。這將是我未來6個月內的工作重點。建立這樣的投資圈有助于項目的發展,也能促進相互學習。
13. 早期撤資。作為一個天使投資人,我并不會像一些風投那樣,要等到公司規模達到1億美元以上才撤資。實際上,適當地在早期撤資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一來,資金的流動性會提高,而我也能夠更好地掌握我正在做的事情。
14. 天投幾乎毫無理智可言。大部分創業公司都會夭折,這是個事實。我記得曾經有一個投資人對我說:“你投資時,要把那筆錢當作是打水漂了。”這一點我深有感觸。但與此同時,我會把我的每一筆投資都看作是成功的投資。成功的規模各有不同,但我認為這些決策都是正確的。不過,除非我是個投資天才或特別幸運,否則投資失敗難以避免。事實上,我的大部分投資都有可能會失敗。在我看來,天使投資幾乎毫無理智可言。當一個天使投資人說“我只是幫他們”的時候,我相信這是真心的。
之后,我會思考一下未來幾年的投資計劃。根據我每年的預算,未來每年我可能會投資5-8家公司,并按該計劃至少再持續三年。
我非常享受做天使投資人的這9個月,并希望我能繼續投資一些很棒的團隊,與他們合作。如果你有能力進行天使投資的話,我希望你可以試一試。在我看來,無論結果如何,這都是非常積極的體驗,你在幫助別人實現夢想,并且還有可能因此獲得一筆回報。當然,我不鼓勵盲目投資,要對所投資的行業進行充分了解,不過也不用過分調研。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者,大膽地投入進去,邊做邊學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